在歷史上劉備都做過哪些不仁義不道德的事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在歷史上劉備都做過哪些不仁義不道德的事情?

說起劉備,眾所周知,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也被稱為「先主」。他一生只做兩件事:逃命和哭。帶著一幫老鐵顛沛流離,從一個擺地攤的硬是拼上一代帝王,縱觀上下五千年,也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可比了吧。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仁君,劉備不管是作為一方諸侯還是當上皇帝之後都展現出了以仁義治理國家的基本理念。不過,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劉備同樣也做過一些不太厚道的事情。

熹平四年(175),十五歲的劉備和遼西人公孫瓚一同拜入盧植門下學習,年長一些的公孫瓚對他十分照顧,劉備則也把公孫瓚當作兄長對待。多年以後,劉備當上了高唐縣令,但高唐卻被盜賊所攻破,無奈之下,劉備只好前去投奔已是中郎將的公孫瓚,並被其上表推薦為別部司馬。對於這位昔日同窗好友,公孫瓚給予了很大程度的自由,任其自己率軍先是前往北海救援孔融,後來又前往徐州救助陶謙。

興平元年(194),劉備在徐州牧陶謙的邀請和徐州軍民的擁護下成為了新任徐州牧。劉備發展得越來越好,公孫瓚卻陷入了窘境,處境並不樂觀,但劉備並沒有想辦法幫助昔日接納自己的公孫瓚,而是專心於對付袁術、呂布等勢力。

四年後,公孫瓚被袁紹圍困於易京,他四處求援,但只有身為盜匪首領的張燕前來救援。此時的劉備正為曹操效力,且曹操「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建安四年(199),公孫瓚兵敗自焚身亡,袁紹將其首級送到了曹操的面前,不知道此時正在曹操麾下的左將軍劉備會是何心情。

剛剛入主徐州時,劉備的主要敵人是袁術,而呂布則趁著劉備率主力與袁術相持的機會襲取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家人。大意失徐州的劉備實力不足,只好向呂布求和,呂布則歸還了其妻兒,並分出小沛讓他屯駐。建安元年(196),袁術派大將紀靈征討劉備,呂布挺身而出,用轅門射戟的精湛射術化解了爭鬥。

不久之後,劉備又在小沛張羅起了一支萬餘人的部隊,呂布見狀不悅,於是發兵攻打,逼得劉備不得不投奔曹操。建安三年(198),劉備率軍奪取了呂布用來購買戰馬的錢,呂布大怒下攻打劉備,劉備則向曹操尋求幫助,並跟隨曹操擊敗並擒獲了呂布。

據《資治通鑒》記載,被緊緊綁縛住的呂布向劉備求助道:「玄德,卿為坐上客,我為降虜,繩縛我急,獨不可一言邪?」然而,正當曹操打算下令給呂布綁鬆一些時,劉備卻連忙表示:「不可。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當初,呂布先後為丁原、董卓效力,但又相繼將這二位主公除掉,劉備提起此事,不但是反對為其鬆綁,也是提醒曹操不能留下呂布這個禍患。對此,呂布只能是臨死前高喊:「大耳兒,最叵信!」

建安五年(200),深受曹操禮遇的劉備因為暗中領受衣帶詔一事、密謀除掉曹操一事暴露而逃往袁紹了麾下。在那裡,他同樣得到了重用,但關羽從曹操處返回後劉備便打算離開袁紹,於是以南下聯合劉表為借口請求離開。袁紹沒有多想就放走了劉備,而在袁紹幫助下才重整旗鼓的劉備來到荊州後面對荊州牧劉表卻絕口不提聯合袁紹之事,而是一邊接受劉表的款待,一邊在新野屯駐了下來。

同為漢室宗親,劉表對劉備十分客氣,但不久之後便開始不悅和猜疑,而這主要是因為劉備作為外來者大肆招攬荊州人才、培養軍隊,多少有些越俎代庖的意味。劉表死後,曹操率大軍南下,迫使其繼承者劉琮投降,而劉備則與孫權聯合,在接下來的赤壁之戰中取得大勝,逼得曹操倉皇撤軍。

曹操走後,劉備很快奪取了荊南四郡,並趁著周瑜去世的機會從孫權手中借走南郡,並進一步向西挺進。對於從益州牧劉璋手中奪取領地一事,劉備並沒有像小說裡那樣因為與其同是漢室宗親就表現出多麼不忍。有關這一點,從法正、龐統等人勸他趁著劉璋出城迎接直接動手時他只表示「此大事也,不可倉卒」,且拿下益州後,他將劉璋流放到了遙遠的公安,斷絕其復辟的可能性就可以看出。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以劉備已經取得益州為由要求其歸還荊州,但是在諸葛亮的謀劃當中,佔據荊州、益州是實現大業的必要條件。於是,劉備對江東的使者表示:「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劉備賴著荊州不還的行為毫無疑問有些不太厚道,而這也為後來孫、劉聯盟反目埋下了伏筆。

綜上所述,劉備固然一生都在努力踐行仁德的理念,他當平原相時用人格魅力感化打算刺殺自己的刺客、率軍撤退時不顧反對堅持帶走自願追隨自己的百姓,都可以體現這一點。然而,與此同時他也有過不顧昔日好友和有恩於自己者處境,以及賴著荊州不還的行為,這些事情確實可以說是不太厚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