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曹爽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司馬懿曾經給曹爽下過一個評價:駑馬戀棧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曹爽像一匹劣馬,貪戀槽中的豆料,沒有什麼志向,非千里馬可比。這句話可謂是經典至極,曹爽在關鍵時刻馬失前蹄,被司馬懿所擒,最後被殺,可悲可歎。那麼正史上曹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曹爽是大司馬曹真之子,典型的官二代。身體肥胖,行事謹慎,為人也很低調。那麼後來為什麼會變成一個飛揚跋扈的人呢?這跟當時的形勢有關。曹爽自小就與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當上皇帝後逐步提拔他為武衛將軍,專門負責保衛皇帝寢宮的安全。武衛將軍屬於禁軍的一支,跟皇帝親近,但權力不算特別大。曹叡臨死前,曹爽作為中間派,陰差陽錯的成為了托孤重臣。到底怎麼回事呢?
曹叡病危,原本定的托孤大臣為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這五人共同輔政。其中燕王曹宇資格最老,曹宇跟曹丕是一輩,算是曹芳的爺爺輩。領軍將軍夏侯獻和屯騎校尉曹肇對曹叡身邊的寵臣劉放、孫資早就不滿,曾經放話:看這兩個小人還能得意多久,而此時兩人正守在曹叡的身邊。劉放和孫資一看夏侯獻和曹肇要成為托孤大臣,擔心自己性命不保,於是開始找機會勸曹叡更改決定。
這時正好曹宇喊曹肇出去商量事情,夏侯獻和秦朗也都不在,只有曹爽一個人在皇帝內室。於是兩人勸魏明帝曹叡說:先帝曹丕曾經有言,籓王不得輔政。曹肇、秦朗看到您患病,在外面嘻嘻哈哈,洋洋自得。這些人都是佞臣趙高之流,怎麼能輔政呢?
曹叡這時已經奄奄一息,口不能言,皺眉問道:那麼誰可以讓人放心呢?於是兩人趕緊推薦眼前的曹爽和老臣司馬懿。曹叡答應,這時曹肇進入,聽說皇帝改變了主意,於是磕頭哭泣勸曹叡改變主意,曹叡也答應了。曹肇出去後,劉放和孫資又回來勸說曹叡堅持剛才的意見,並且說要手寫詔書才算數。最後兩人握著曹叡的手起草了詔書,隨後就拿到殿外宣旨,勒令燕王等人立即離開洛陽,不得有誤。
其實無論哪一派獲勝,曹爽都能成為托孤之臣,只是這一次很意外,他成為僅剩的托孤重臣之一,另外一個是資格甚老的司馬懿。
剛開始曹爽對司馬懿非常的尊敬,無論什麼事情都要請教他。司馬懿也對曹爽禮讓三分。按照這個形式是不會發生高平陵之變的,曹爽的態度轉變不在於他個人,而在於他身邊的人。誰呢?人稱台中三狗的何晏、鄧颺、丁謐。
此三人由於為人輕浮,人品極差歷來被曹丕和曹叡所不重用,等到曹爽輔政,這三人憑藉著跟曹爽的關係迅速上位,而且三人極力勸說曹爽獨權專政。
在這三人的蠱惑下,曹爽內心的邪惡意念開始甦醒,漸漸的一發不可收拾。曹爽在三人的建議下,幽禁了郭太后,架空了司馬懿,從此挾持了8歲的曹芳,開始專權。
曹爽納了先帝曹叡的兩位才人,把自己的兄弟都提拔到關鍵位置上。其中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何晏、鄧颺、丁謐更是憑借手中的權力控制了文官和武將的陞遷,漸漸的凡是不和他們結為一個聯盟的官員都被以各種理由打壓。
司馬懿為了躲避曹爽的鋒芒,於是裝病。但是暗地裡卻在積攢實力和聯絡朝臣,希望能有機會扳回一局。很快的機會來了。
公元249年,曹爽三兄弟帶著曹芳前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儘管事前謀士參謀桓范提醒曹爽要把曹羲和曹訓留下,以掌握禁軍,防止有人搞政變。但是自大的曹爽聽不進去,沒有理會。
隨後,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孚、司徒高柔、太尉蔣濟、太僕王觀等人聯合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司馬懿領軍奪取武庫,司馬師率軍控制司馬門,司馬昭領軍營救出被幽禁的郭太后,並從郭太后處領取了免除曹爽大將軍職位的詔書。
緊接著司馬懿率軍駐紮在洛水浮橋,上書皇帝曹芳,目的是清君側。大將軍曹爽禍亂朝政,應該立即免職。曹爽知道政變後,手足無措。只能被動的紮營固守。
後來,司馬懿向曹爽最信任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指著洛水發誓:政變只是為了讓曹爽交出權利,其他概不追究。後來太尉蔣濟又給曹爽寫信,以自己的人格保證曹爽的人身安全。最後,迫於形勢,曹爽投降。曹爽投降後被司馬懿派兵幽禁起來,後來更是在朝議中借眾人的力量判了曹爽謀反之罪,最後根據魏律處斬,並且夷三族。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爽的一生是很戲劇的一生,曹爽本人原本低調謙虛,胸無大志,只想享受自己世襲的榮華富貴而已。後來在魏明帝托孤時陰差陽錯的成為兩大托孤重臣之一。怪只怪自己用人不當,致使台中三狗飛揚跋扈,自己也變得貪婪、霸權而不可收拾。成於權利之爭,也敗於權力之爭,最後更是死於權力之爭,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