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周瑜的逝世真的與劉備孫權有關?真相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周瑜的逝世真的與劉備孫權有關?真相是什麼?

東漢末年分三國,時代戰亂,群雄逐鹿開始互相征伐。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關羽曾與劉備刀兵相見,可能很多人會表示絕不可能,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在官渡之戰中,劉備和關羽互相不知道對方行蹤,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首先我們來看《後漢書·袁紹列傳》關於官渡之戰的記載:「顏良攻曹操別將劉延於白馬,曹操遂救劉延,擊顏良斬之。紹使劉備、文丑挑戰,曹操又擊破之,斬文丑。再戰而禽二將,紹軍中大震。」

接下來我們再看《三國誌·武帝紀》的相關記載:「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

通過這兩段記載,我們就知道劉備在袁紹軍中、關羽在曹操軍中的扮演了同樣的角色,那就是打頭陣當先鋒。作為前軍主將副將,為了便於指揮,他們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旗幟和傘蓋。兩軍交戰,不知道對手姓名,那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劉備當世梟雄,關羽一代著名將領,不會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都不懂。

關羽是知道劉備就在袁紹軍中的,他根本就沒有繞了一大圈去過五關斬六將,他跟秦瓊程咬金拋棄王世充而投奔李世民一樣,是直接從兩軍陣前跑過去的:「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據易中天先生分析,文丑也是關羽殺的:「正史無記載,估計可能也是關羽,因為就是這次戰爭以後,關羽就留下了一封感謝信,封存了曹操給他所有的賞賜,騎上他的赤兔馬去尋找那個比兔子跑得還快的哥哥去了。」

易中天先生的分析也並不是沒有道理,關羽替曹操斬將立功之後才肯離開,在正史中也能找到依據,《三國誌·卷三十六》記載了關羽的表白:「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關羽要為曹操立功,那就免不了跟故主劉備打上一架,幸虧當年打仗並不是大將單挑決勝負,如果是的話,關羽跟顏良單挑的時候,劉備是應該站在最前面替文丑掠陣的。

關羽對劉備的忠誠,那是毋庸置疑的,劉備對關羽的信任,也是獨一無二的:關羽被任命為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實際就是「假行荊州牧」,也就是劉備把自己的一半地盤交給了關羽管理,關羽犧牲後,劉備稱帝而不封大將軍大司馬,其用意也很明顯——這個職位只適合關羽,馬超只能當驃騎將軍,張飛只能當車騎將軍。

關羽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已經引起了三國三巨頭的足夠重視,曹操和孫權都想除掉關羽以絕後患和避免遷都,這在正史中均有記載,而且曹孫二人都採取了實際行動,並且聯手之下獲得了成功,這就不用細說的。

曹操孫權想除掉關羽,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要說劉備也想除掉關羽,筆者是不敢苟同的:關羽的忠義有目共睹,劉備沒有理由動殺機,而且為了除掉關羽而捨棄荊州,這種腦袋進了八斤水的事情,劉備是萬萬不會做的。

劉備捨不得荊州,諸葛亮更是不得——荊州不但是諸葛亮的桑梓之地,而且也是隆中對構想的戰略支撐點,荊州沒了,荊州益州分進合擊的戰略就泡湯了。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想除掉關羽的,是曹操和孫權,而絕不可能是劉備和諸葛亮。關羽之所以沒有得到劉備諸葛亮的兵員糧秣支持,是因為蜀中已經是既沒兵也沒糧了:劉備與曹操爭漢中,「得其地而不得其民」,相持階段川中女子都撂下鋤頭當了運輸隊,「男子當戰,女子當運」,一場仗就把劉備的家底都掏空了。

按照《三國誌》及相關史料的記載,曹操劉備孫權都想除掉的,並不是假荊州牧關羽,而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赤壁之戰後,劉備和孫權大封有功之將,關羽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原有漢壽亭侯職務不變;張飛受封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趙雲受封桂陽太守、牙門將軍、留營司馬;周瑜受封偏將軍,領南郡太守,沒有爵位。

熟悉後漢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所謂「大都督」,那就是個臨時工而非正式軍職,戰役結束,稱號自然取消,所以周瑜一直到死,也不過就是個沒有爵位的偏將軍。

如果當時有人管周瑜叫「領南郡太守」,這位「雅量高致」的儒將是要動刀子的:「什麼鳥南郡太守?那個南郡已經被主公孫權借給他妹夫劉備了!」

說來說去,周瑜就是個偏將軍兼空頭太守,難怪周瑜看見劉備和諸葛亮就兩眼冒火。

周瑜痛恨劉備,劉備也沒閒著,他跟曹操是一個心思:「要是能借孫權之手除掉周瑜,咱倆青梅煮酒能喝得更痛快。」

《三國誌·卷五十四》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引用了一句越琢磨有有意思的話:「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鹹欲疑譖之。」

「譖之」,就是在孫權面前說周瑜的壞話,這種話曹操沒機會說,但是妹夫劉備有,於是我們又看到了這樣的記載:「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歎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孫權這番話,稍有官場職場經驗的人都是一聽就懂:「周瑜太厲害了,他是不可能總給我打工的!」

當時孫權和劉備還處於政治蜜月期,這番掏心窩子的話,已經帶出了殺機,劉備是否順水推舟表示此事自己可以代勞,史書中沒寫,但是讀者諸君可以揣摩一下:如果孫權不是對周瑜忍無可忍,又怎麼會對著外人發這樣的牢騷?

為人臣者,得到「不久為人臣」的評語,那就等於接到了閻王帖,所以轉過年來,周瑜就莫名其妙地沒了,而且是毫無徵兆地沒了:「(周瑜要攻取西川)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周瑜取西川,劉備是堅決反對的,孫權的准許,可能也是無奈之舉,所以周瑜行軍途中就掛掉了——如果他有傷病在身,是不可能主動請纓遠征巴蜀的。

周瑜要求出征西川,跟孫權說的那番話,估計很多人聽了都不會舒服,就更別提多疑而又暴躁的孫權了:「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周瑜說的這個「奮威」,就是孫權的堂兄、丹陽太守、奮威將軍孫瑜,還沒拿下西川,周瑜居然把西川之主都安排好了,而且這個人還是孫權不大待見的宗室孫瑜,您說孫權生不生氣?

周瑜死了,周瑜的長子周循「早卒」,次子周胤好不容易當了團長封了侯,沒幾天也被拿下了:「胤,初拜興業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黃龍元年,封都鄉侯,後以罪徒廬陵郡。」

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等人不斷地聯名上書,請求孫權饒了周胤,孫權礙於情面答應了,然後更玄妙的事情也發生了:「瑾、騭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乃許之。會胤病死。」

周家最後只剩下周瑜的侄孫周護可以為將,不管大家怎麼推薦,孫權都堅決不肯給他一官半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

一代著名將領悄然隕落,後世子孫紛紛凋謝,周公瑾九泉之下有知,也會為當年火燒赤壁感到不值:早知孫仲謀如此薄情,我還不如贊同張子布的主張了——關羽投降曹操,還撈個名正言順的漢壽亭侯,我立了那麼大功勞,為啥連個關內侯都不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