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哪個皇帝武略堪比曹操卻被人一槍斃命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代哪個皇帝武略堪比曹操卻被人一槍斃命

中國古代皇權社會中的君臣關係有個鐵律: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這個規律是要以人物、時間、地點為轉移的,在權臣專制、主弱臣強的時期,這個規律就很不靈。

比如曹魏第四個皇帝曹髦面臨的政治形勢。理論上,只要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的人,就應該知道曹髦。因為曹髦是這個成語的專利持有人。  

曹髦很想幹掉司馬昭。可司馬昭偏偏就不遵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中國古代政治學規律,主動把脖子洗乾淨放到案板上,讓曹髦舒舒服服的砍。

沒辦法,曹髦只有自己動手。這裡需要先回顧一下曹髦的早年經歷,和他與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關係。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孫子,魏明帝曹叡弟弟東海王曹霖的兒子,在即位之前只是普通的宗室成員——高貴鄉公,本來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可他的前任齊王曹芳密謀誅殺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不成,反而消息走漏,直接被司馬師廢掉。當時的郭太后在得到司馬兄弟同意的情況下,提議立曹髦為帝。 

曹髦這才有了榮登大寶的機會。即位時,曹髦才14歲。但就是這個14歲的小皇帝,在時人看來,卻頗有一番文韜武略。一次朝會結束後,司馬師問鍾會,你覺得當今皇帝怎麼樣?沒錯,就是那個先是滅蜀有功,後來又在姜維的鼓搗下欲佔據巴蜀成為劉備第二的鍾會。  

鍾會的回答很簡單,八個字,但就是這八個字,讓司馬兄弟對曹髦起了殺心。

哪八個字呢?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陳思,就是七步做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古名句的曹植。因生前被封為陳王,死後謚號為「思」,通常被稱為陳思王。

太祖,就是曹魏武帝曹操,廟號太祖。鍾會的字面意思是,曹髦的文采可以和曹植媲美,武略能夠與曹操相較。潛台詞是這個小皇帝可不一般,稍不注意就會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司馬老兄你可不敢掉以輕心。 

司馬師當然能夠聽出鍾會的弦外之音,但面上功夫也得做足,回答道:如果皇帝真如此,那可真是我大魏臣民之福啊,「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大鵬認為,鍾會的這個評價有很大的水分。文的方面。曹魏高貴鄉公正元三年,公元256年四月初十,16歲的曹髦到太學和一幫老知識分子談論《尚書》、《禮記》、《易經》等上古典籍。面對侃侃而談引經據典的皇帝,這幫老學究都自愧不如,一個個敗下陣來。

實事求是的說,此事確有誇張成分,與皇帝坐而論道,學究們都不免謙讓幾分,是斷不敢使用十成功力,讓皇帝難堪,估計就是用一兩成功力陪曹髦玩玩。但即使如此,一個16歲的小娃能和老學究走上幾個回合,也算是難得。

曹髦的文韜還算差強人意,但武的方面雖不能說是匹夫之勇,也僅僅只是勇氣可嘉而已。

高貴鄉公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初七,對司馬氏專權忍無可忍的曹髦決定絕地反擊。即位以來,先是被司馬師壓得喘不過氣。司馬師翹辮子後,本以為能夠喘口氣,孰料司馬昭更是變本加厲。長此以往,祖宗江山難道真要毀在朕的手裡嗎?想當年,太爺爺曹操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首創之人,哥祖上是脅制皇帝的,可不是被脅制的。 

主意已定,皇帝曹髦要造反,但調不動軍隊,軍權都被司馬氏控制著,曹髦只有帶著身邊為數不多的禁衛軍,加上宦官僮僕,誓師起義,擂鼓搖旗,吶喊而出,直奔司馬昭府上而去。那架勢分明就是,司馬昭你個亂臣賊子,朕要殺你,還不快束手就擒!  

皇帝起義,聞所未聞。從來只有官逼民反,哪聽說過臣逼君反的事情。儘管有人告密,司馬昭一時也慌了神,不知如何應對。

司馬昭先是派弟弟司馬胄帶一隊騎兵去阻攔曹髦,被曹髦左右大聲呵斥:天子在此,誰敢阻攔。雖然是傀儡皇帝,還畢竟還是皇帝,名分還在,那些大頭兵誰敢明火執仗的和皇帝對著幹,遂四散而去,「左右呵之,胄眾奔走」。

初戰告捷,曹髦春風得意,彷彿勝利就在眼前。但在前方招手的不是司馬昭的人頭,而是賈充、成濟率領的另一支軍隊。曹髦還想仗著天子龍威、無人敢碰,逼退賈充等人。可成濟是個沒腦子的人,被賈充一激,挺槍躍馬,一矛刺中曹髦胸口。曹髦倒在御輦之上,氣絕身亡。

當然,為了給天下臣民一個名義上的交代,司馬昭還是表演了一番痛哭流涕的把戲,並將成濟這個替罪羊給拋了出去,斬首示眾,為曹髦報仇。

曹髦之死,是司馬家族完敗曹魏宗室的標誌性事件,魏晉禪代的歷史進程至此一發不可收拾。即使是曹操再世,也無法阻止司馬氏圓「大晉夢」的雄心,何況只是徒有「武類太祖」虛名的曹髦。

但曹髦的勇氣與血性,足以將三國時期其他幾位後世之君諸如劉禪之類,甩出幾條大街,不負其封號「高貴鄉公」中「高貴」之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