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曹魏大臣,因親近曹丕被曹丕賜死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他本是曹魏大臣,因親近曹丕被曹丕賜死

三國時期,楊修出身弘農楊氏,為人恭敬、好學,有俊才,知識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後來,楊修數次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在曹植與曹丕爭奪魏太子的事件中,楊修選擇了站在曹植的陣營中,然而曹植逐漸高傲,最終曹操選擇了曹丕作為魏王的繼承者。楊修在曹植失寵後,有意疏遠曹植,但是因為曹植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所以不敢過於明顯,還是保持了一定的來往密度。

後來,曹操知道了楊修參與了奪嫡事件,頗為氣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楊修被曹操下令殺死。在楊修之後,還有一位出自弘農楊氏的大臣,因為和曹植比較親近,所以遭到了曹丕的嫉恨。最終,此人被曹丕除掉。那麼,問題來了,此人是誰呢?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此人就是楊俊。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楊俊(?~222年),字季才,河內郡修武縣(今河南省獲嘉縣)人。漢末三國時期的魏國大臣。對於楊俊來說,出身弘農楊氏,受業於東漢末年的名士——邊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楊俊的老師邊讓,最終被曹操擊殺掉。

邊讓(?-193年),字文禮(一作元禮),兗州陳留郡浚儀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東漢末年名士。公元193年,曹操進入兗州,平定兗州黃巾軍,自領兗州刺史。而邊讓仗著自己的才氣,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多次輕視和貶低曹操。於是,曹操一怒之下,就將邊讓誅殺掉。

在邊讓被殺後,楊俊曾到并州躲到戰亂,並在中途遇到了司馬懿。司馬懿十六七歲時,與楊俊相遇,楊俊說:「這可不是一般的人呀!」司馬朗早就有了名聲,他的族兄司馬芝卻不被眾人所知,只有楊俊評論說:「司馬芝雖然平時的聲望不如司馬朗,但實際上的治理才能卻只會比他強。」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很早就結識了,所以,等到後來曹丕要處死楊俊的時候,司馬懿選擇為楊俊求情。

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漢獻帝,從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此基礎上,曹操以東漢朝廷的名義來徵召和任用人才。其中,就出自弘農楊氏的楊俊,就被曹操任命為曲梁縣的縣令,後來又擔任安陵縣的縣令,並因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以被曹操晉陞為南陽郡的太守。在漢末三國時期,南陽郡是人口最多的郡之一了。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楊俊因為自己的才能,獲得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在南陽郡太守之後,楊俊改任征南軍師,從而為曹操出謀劃策。魏國建立以後,楊俊升任中尉。在古代歷史上,對於中尉這一官職,為戰國時趙國初置,掌管薦舉人才等事。秦漢時為武職,主管京畿治安。漢代改稱執金吾。不再指揮禁軍,專門負責都城等重要城池的治安。

公元219年,曹操征伐漢中,魏諷在鄴縣謀反,楊俊自己彈劾自己,到曹操營中請罪。楊俊因為自己剛剛有罪被赦免,寫信向太子曹丕辭職。曹丕不高興,說:「楊中尉說走就走,未免太過高深了吧?」於是下令將楊俊貶為平原郡的太守。對此,在筆者看來,楊俊這一次得罪曹丕,無疑為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稱帝,正式結束了東漢王朝的歷史。曹魏建立後,楊俊又任南陽郡的太守。當時王象任散騎常侍,向魏文帝曹丕推薦楊俊說:「(楊俊)自從出仕任職以來,所任職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得很好,兩次任南陽太守,廣施恩德,相鄰地方的百姓都背著孩子來投奔他。現在境內安定,無處施展他的才能,應該將他調回都城,在陛下跟前效力,以光大帝業。」不過,對於曹丕來說,顯然不願意重用親近曹植的楊俊。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楊俊從小到大,以品評人物為己任。同郡人審固、陳留人衛詢本來都是士兵,楊俊提拔幫助他們,二人都成了優秀的人才,後來審固歷任郡守,衛詢歷任御史、縣令。

同時,臨菑侯曹植和楊俊關係很好。公元217年,曹操還沒有冊立曹丕為太子的時候,私下詢問百官的意見。對此,雖然賈詡等人都比較支持曹丕,但是,楊俊卻傾向於曹植。彼時,楊俊雖然分別談出曹丕、曹植才能資質上各自的優點,沒有明確說出應該立誰,但讚美曹植的話更多些,曹丕常常為此怨恨他。

最後,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駕臨南郡的治所——宛縣,因市場上沒有繁榮安樂的景象,曹丕大怒,將楊俊逮捕入獄。在曹丕準備處死楊俊這位魏國大臣的時候,尚書僕射司馬懿、散騎常侍王象、荀緯都為楊俊求情,叩頭出血,魏文帝曹丕仍不肯赦免。得知這一情況後,楊俊明白曹丕是一定不能容忍自己了。於是,楊俊說:「我知罪了。」說完這句話後,楊俊就自盡了。楊俊去世後,眾人都因為他死得冤枉而痛惜。

對此,在筆者看來,曹丕除掉楊俊的借口,實在太過牽強了。畢竟,楊俊在南陽郡取得的成績,獲得了朝廷上下的認可。所以,曹丕顯然是因為楊俊更加親近曹植,才要對他痛下殺手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楊俊被逼自盡,對於曾經和曹丕爭奪魏國太子之位的曹植,境遇也是比較淒涼。

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為陳王,同年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曹丕和曹叡在位時,為了防範曹植,多次遷移他的封地,避免曹植形成自己的勢力。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曹丕、曹叡對宗室的打壓,導致司馬懿篡奪曹魏大權後,曹魏宗室缺乏反制的力量,這無疑為曹魏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