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漢中之戰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是否還記得,楊修在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途中說了一句話「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其實,聰明楊修早就看出當時曹操對於漢中所持的態度了。但是漢中之戰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說,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生死之戰」。所以兩軍交戰,對其戰役的重視度不同,所以說在這場戰爭在一開始就是劉備贏了。
在取得益州後,劉備依靠益州和此前帶來的荊州兵,打贏了漢中之戰。但是,這個所謂的「嬴」其實並非軍事上的勝利,而是戰略上的勝利。
單從戰績上說,難以認定劉備的蜀軍擊敗曹軍,因為漢中之戰中曹軍並未遭受很大的重創,曹操退走時可以分2次從容的將漢中百姓全部遷走,也佐證了這一點。而漢中之戰勝利的原因,也僅僅是劉備的相持戰略逼走曹軍而非將其擊敗。曹操失其地卻得其民,這在人口稀少的漢末三國時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其實,當時曹操率軍攻打漢中之時,他不僅僅所面對的是正面的蜀軍,而且還要面對東線兵強將勇的東吳,完全就是腹背受敵。而漢中的地形想必大家都知道,蜀地多山,道路崎嶇,險峻難行,所以曹軍的後勤補給也是很困難。但是,曹操想要將蜀中收入囊中,蜀道卻是必經之地。儘管曹軍的騎兵來勢洶洶,卻很難在地形上發揮其優勢。與此同時,劉備在攻打漢中之前,早已和孫權講和,以湘水為界,提防孫權在事後偷襲,形成左右夾攻之勢。
而劉備敢於和曹操叫板的「底牌」,事實上也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蜀軍。劉備半生漂泊,直到客居新野時,才通過招募流民的方式建立起了嫡系部隊。這些避亂流入荊州的外地流民,由於喪失了家園,所以,完全依靠軍隊的供養才能生存,屬於職業兵,因而戰鬥力極強。
劉備取益州時,抽調走了大批荊州軍精銳(流民軍),攻漢中時的攻堅力量,正是當年的荊州軍和收編的東州兵。但可惜,吳蜀夷陵之戰時,劉備多年積累下的這支精銳損失殆盡(戰死5萬)。所以,諸葛亮主政時,蜀漢大軍的來源才從「外來戶」變成了益州編戶。
但是,這支蜀軍戰鬥力並不算高,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後就曾專門提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佔據數量優勢的蜀軍居然被曹軍擊敗,可見戰力不高。
不僅如此,益州兵參軍熱情也不高,《三國誌》記載:「丞相諸葛亮連年出軍,調發諸郡,多不相救」。而在諸葛亮死後,更是出現「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的情況。所以,諸葛亮生前不得不從南中地區徵調少數民族軍隊,由夷兵組建成蜀軍中堅,所當無前, 號為」飛軍「。
所以,真正能夠擊敗曹軍的那支精銳,早就被劉備在伐吳時全部葬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