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其中,就劉備和曹操來說,可謂一生之敵。在赤壁之戰中,劉備聯合孫權擊敗了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而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和曹操又爆發了漢中之戰。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
在漢中之戰中,劉備不僅奪取了漢中之地,還斬殺掉曹操麾下大將夏侯淵,這讓曹操更加重視劉備這一對手。在此基礎上,為了對付劉備,曹操特別設立了一個官職,也即本文所要說的「征蜀護軍」。在曹魏歷史上,先後共有六位武將擔任「征蜀護軍」或者「討蜀護軍」一職。
第一位:曹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南渡沔水,於定軍山斬殺曹軍統帥夏侯淵。曹操十分憂慮漢中戰事,遂任命曹真為征蜀護軍,後督徐晃等於陽平關,擊破劉備別將高翔。曹操從長安率軍進入漢中,但其後卻無法擊破劉備,遂決定放棄漢中。作為征蜀護軍,曹真不僅成為曹魏抵擋諸葛亮的大將,還成為魏文帝曹丕的托孤大臣。在漢中之戰後,曹真遷使持節、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曹真曾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地區。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國將領孫盛,遷中軍大將軍、給事中。
魏文帝曹丕病重時,曹真接受遺詔,成為托孤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曹真被拜為大將軍,進封邵陵侯。率軍抵禦蜀國諸葛亮進攻,遷大司馬。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因病去世,謚號為元,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第二位:戴陵
《晉書·宣帝紀》中記載載「(太和)四年,(司馬懿)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伐蜀。明年,諸葛亮寇天水,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是帝(指司馬懿)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
魏明帝曹叡這位皇帝在位時,戴陵擔任討蜀護軍,西屯長安。統屬於司馬懿,與諸葛亮作戰。不過,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並不知道戴陵之後的去向。
第三位:秦朗
秦朗是秦宜祿和杜氏所生的兒子,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圍攻呂佈於下邳,城破後,曹操將杜氏據為己有,秦朗於是成為曹操的養子,隨母親住在曹府。因此,對於秦朗來說,和曹真一樣,也屬於曹魏宗室力量。秦朗長大後四處遊歷,經歷曹操、曹丕之時代一直都沒有任官。直至太和元年(227年),曹叡即位後,秦朗被召命為驍騎將軍、給事中。
《晉書·帝紀第一·宣帝》中記載:(諸葛亮)亮又率眾十餘萬出斜谷,壘於郿之渭水南原。天子憂之,遣征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司馬懿)節度。
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征蜀護軍秦朗曾經率領2萬兵馬支援司馬懿,並且接受司馬懿的指揮。此外,秦朗曾率兵討伐鮮卑軻比能和步度根的叛軍。
第四位:夏侯儒
夏侯儒,夏侯尚的從弟,初為鄢陵侯曹彰的驍騎司馬,後為征蜀護軍,進駐關西,曾同張既一起平定了酒泉蘇衡的叛亂,也即為曹魏立下了戰功。公元231年,司馬懿調任雍涼都督,夏侯儒成為荊豫都督。也即夏侯儒的地位,曾經是和司馬懿平起平坐的。不過,在公元241年後,夏侯儒被徵調入朝,拜為太僕,至於其荊豫都督一職,則為王昶所取代。而這,意味著夏侯儒失去了兵權,僅僅在朝廷獲得了一個太僕這樣的虛職。
第五位:夏侯霸
夏侯霸,生卒年不詳,字仲權,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一帶)人,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征西將軍夏侯淵次子,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作為曹魏宗室,夏侯霸在曹魏無疑受到了重用,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封爵博昌亭侯,屯駐隴西,成為抵禦蜀漢北伐的一員大將。不過,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這直接改變了夏侯霸的命運。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誅殺曹爽,也即對曹魏宗室力量進行打壓甚至清除。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將軍。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因此,在夏侯玄被調回朝廷之中後,夏侯霸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作為蜀漢車騎將軍,夏侯霸曾跟隨姜維北伐中原。
第六位:徐質
蜀漢延熙十六年,也即公元253年,姜維率軍北伐,曹魏征蜀護軍徐質與漢將張嶷交戰,張嶷當時本就是帶病出征,再加上雙拳難敵四手,所以戰死沙場,被曹魏征蜀護軍徐質斬殺。不過,即便如此,張嶷及其手下擊殺的魏軍人數是己方損失的兩倍。在此基礎上,姜維隨後率領大軍趕到,斬殺曹魏征蜀護軍徐質,為張嶷報仇雪恨。總的來說,對於曹操設立的「征蜀護軍(討蜀護軍)」,擔任者以曹魏宗室為主,比如曹真、秦朗、夏侯儒、夏侯霸這四位。在六位征蜀護軍中,夏侯霸最終歸降了蜀漢,而徐質則被蜀漢大將軍姜維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