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諶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在三國歷史上,劉備和劉禪這對父子,絕對稱得上是虎父犬子;劉備一生雖然坎坷,卻是極為隱忍,就連曹操都是極為欽佩和忌憚,歷史上對劉備的一致評價就是「人雄」;出身草根的他,顛沛流離數十年,最終在得到諸葛亮後迎來了事業的轉機,短短數年間就開創了囊括荊州、益州和漢中的基業,與曹操和孫權三足鼎立。
但是在劉備去世後,其子劉禪繼位,說來這劉禪也是命運坎坷,剛出生沒多久就發生長阪坡之戰,曹純率五千虎豹騎在長阪坡大敗劉備,劉備率領張飛、趙雲等數十騎棄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劉禪在趙雲的保護之下得以倖免。在四五歲的時候,又差點被後母孫夫人(孫權妹妹)帶到東吳做人質了。
劉備對這個兒子的期待也是很高,在立為太子後,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事,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劉禪繼位時年十七,之後朝廷大權全部掌握在諸葛亮手中,劉禪整日無所事事,每日就是吃喝玩樂,簡直是三國時期乃至歷史上最瀟灑最輕鬆的皇帝了;在諸葛亮去世後,先後又有賢相蔣琬和費禕,反正劉禪只要不闖禍,不隨意插手朝政事宜就行了,但這也導致了劉禪的懦弱無能。
其實不能說劉禪笨,從他接納夏侯霸時說的那番話,如果是真笨的話,估計早就把夏侯霸氣走了;在投降之後,司馬昭試探劉禪,是不是真的沒有復國之心,在席間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的回答是:「此間樂,不思蜀也。」可是要知道,古代是沒有斷句符號的,怎麼理解,各有各的看法,有很多人更願意相信,劉禪的答案是「此間樂?不,思蜀也!」
當然,各有各的理解,也不太過於強求了;不管劉禪是聰明也好,愚蠢也罷,都無法讓劉禪擺脫懦弱無能的頭銜。但這劉禪卻會生兒子啊,他總共生了七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簡直僅次於「播種機」曹操了;而在劉禪的諸多子女中,最有名當屬第五個兒子北地王劉諶了。
這劉諶早年就表現出不俗的勇武謀略,雖然不太受劉禪的喜愛,但卻被諸多大臣們所稱讚,尤其是姜維,特別欣賞劉諶,認為其將來就算不能稱帝,也會是保蜀漢基業的支柱。但是在鄧艾兵臨成都門下時,劉禪選擇接受譙周的建議準備向鄧艾投降。
劉諶憤怒地說:「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為蜀漢的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了!」劉禪不聽其言,仍然向鄧艾投降。為何劉禪會寧可選擇聽譙周的建議都不聽自己兒子的話呢?
其實這譙周也不是普通人物,他是蜀地大儒之一,門下有陳壽、羅憲等學生;諸葛亮做益州牧時,任命他做勸學從事。劉禪立太子時任命他做太子僕,調令家令,之後遷任中散大夫,光祿大夫。在蜀漢任官時期,一向以反對北伐戰略而聞名。見姜維多次北伐而虛耗蜀漢國力,因而不滿,著《仇國論》力陳北伐之失。
在劉禪投降的時候,劉諶為國家滅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憤,於是來到祭祀劉備的昭烈廟中痛哭,隨後先將妻、子殺死,然後自殺;後世對劉諶的評價都極高,並為劉諶的死感到可惜。那譙周呢?因有「有全國之功」,被封為陽城亭侯,遷騎都尉,散騎常侍;在司馬炎稱帝后,還特地徵召譙周入洛陽為官,但這時的譙周早已病重,還沒到洛陽就病死了。
這劉禪一生懦弱,只為保命;沒想到卻生了這麼一個性格剛烈的兒子,可惜的是,劉禪卻沒有給這個兒子發揮的空間。不過世道有輪迴,雖然劉禪得以善終,卻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污名;而劉諶卻為世人所敬仰,據說後人在建武侯祠供奉諸葛亮時,曾分香火給劉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