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戰役中,下達了最重要的命令,以馬謖為前鋒,前往封閉關隴道,具體的戰場,就是街亭。在當時,這個命令讓很多人不解,為什麼是馬謖?
其實,站在當時的諸葛亮的角度:最佳人選,只能是馬謖。
假如不派馬謖,誰可以擔任前鋒?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趙雲,鄧芝?此二人倒是合適人選,只不過遠在幾百公里外的斜谷擔任牽制曹真大軍重任,不可能瞬身到祁山執行別的任務。
關興,張苞?關興在正史中是文官,比馬謖更沒有戰場經驗,能力也只平平,讓他守街亭,絕對是比選馬謖更愚蠢的決定。至於張苞,則更不可能,因為這一年,他已經死了!
魏延?魏延與諸葛亮有重大的戰略分歧。魏延用兵激進,堅持認為應該分兵直取潼關,並多次口出怨言(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很己才用之不盡),一向用兵謹慎的諸葛亮雖然後來多有重用魏延,但此任務肯定不適合分派給魏延。
魏延性格頗似《亮劍》中李雲龍,會打仗,卻也能惹禍,誰能保證他不會分兵偷襲潼關去了?
姜維?姜維新降蜀漢,並無名氣爵位戰功,進封奉義將軍,統領虎步軍就已經是越級提拔了,怎麼可能突然之間把這麼重大任務,這麼多的兵力交給他?
王平?站在上帝角度,王平的確是最佳人選,後來多次吊打張合,以防守堅強著稱,後來在興勢之戰中以三萬人大敗曹爽十萬大軍,但這已經是後話,當時僅為牙門將軍,並未在軍中嶄露頭角。
吳懿?吳懿的確能力經驗性格都很適合擔任街亭主將,但身屬東州派。諸葛亮想要盡量掌控軍隊,就要多培養自己的嫡系。旁系勢大,嫡系闇弱,此取亂之道也。
楊儀,向朗?他們雖然也在軍隊工作,卻是文職人員,並無作戰經驗。
親自前往?從諸葛亮做出的部署不難分析出,他判斷張合進軍方向是祁山渭水道,假如自己前往街亭,更加易攻難守,且有郭淮裡應外合的西城又派誰守?而且一旦西城有失,等於切斷蜀軍退回漢中的退路,整個北伐大軍將不戰自亂。
做了這個排除法後,真正最佳人選,只剩下了既是嫡系,又有一定軍事經驗(參軍不是參謀人員,而是軍隊臨時統帥,能擔任參軍,可以肯定是帶過兵的)的馬謖。
當然,諸葛亮任命馬謖,也有私心。《演義》中稱姜維是諸葛亮的學生,得授《兵法二十四篇》,是羅貫中原創,不足為憑,諸葛亮如果有學生,那這個人就只能是馬謖。
馬謖出生於襄陽馬氏,其兄馬良與諸葛亮私交極好,諸葛亮身居高位,馬良與其通信,仍以「尊兄」相稱,頗有異姓兄弟的感覺。
馬良能力過人,且同在處理少數民族關係中,建樹頗豐,理念與諸葛亮的民族觀念接近,卻很可惜的在夷陵之戰中壯烈犧牲,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自然對其家人頗多關照。
馬家有五兄弟,號稱「馬氏五常」,卻天不假年,除馬謖外都先後去世,此時的名族襄陽馬氏,其實已經只剩馬謖一根獨苗了。
既是好友之弟,又是烈士家屬,又極有才氣器量,絕非庸才------能夠提出「用兵之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這種深得兵家神髓的人,怎麼都不可能是庸才。
諸葛亮自然有義務給馬謖提供舞台,而且從能力和個人情感上說,諸葛亮應該有打算日後將馬謖作為政治傳人的想法。
劉備臨死時提醒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頗有點不以為然,但是在街亭戰役上,他還是謹慎的。
首先,諸葛亮在其左右翼安排了魏延和高翔,局面不利時,可以直接支援街亭,即使馬謖打了敗仗,其實也危害不大。只要能堅持幾天即可。三道防線加起來足夠拖住張合十天。同時他還為馬謖配上了經驗豐富的王平作為副將。
當然,把王平配屬給馬謖,也是因為他率領的部隊,是蜀漢最精銳的「無當飛軍」。特種部隊都配給他了,可見諸葛亮的穩重,留給馬謖犯錯的空間其實並不大,即使犯錯,也不會釀成太重大的損失。
諸葛亮可以說,為了馬謖,把謹慎小心做到了極致。但他不是神仙,沒有想到事情會向著他根本無法預料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