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後裔劉備為什麼去賣草鞋?劉備是怎麼崛起的?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劉備作為三國中的一位霸主統一一方天下,同時他還是漢室後裔,也正是因為這個名號他早年的時候才能更好的拉攏人心,但作為一名漢室後裔早年的時候為什麼會淪落到買賣草鞋呢?
《三國誌·先主傳》是這樣介紹劉備的出身的: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
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個劉勝別的不出名,但有一項紀錄可以說是碾壓其他兄弟,他有120多個兒子!這120多個後代生下來是要吃財政的,而西漢時期除了劉勝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王爺,這對西漢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西漢初期實行封國制與郡縣制並存的制度,那些分封到地方的諸侯王擁有很大的權利。到了漢景帝時期,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王發動了叛亂,史稱「七國之亂」。雖然漢景帝平定了叛亂,但這對漢朝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漢武帝即位後,開始著手加強中央集權,樹立中央權威。那些分封在地方的諸侯國自然成了漢武帝的打擊對象。漢武帝先後推行了「推恩令」、「附益法」、「左官令」等政策,旨在不准官吏與諸侯王交通,並嚴禁諸侯王招賓客從事非法活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
但是漢武帝仍然不滿足,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又利用一個事件懲罰了很多人。劉備的先祖劉貞也在此列,在涿縣縣城裡落戶,從此家道落魄。這個事件是什麼呢?就是上面提到了「坐酎金失侯」。
什麼是酎金呢?字面解釋,酎是質量上乘的美酒,金是貢獻的黃金。詳細說來,西漢初年,每年八月要在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而諸侯王等宗室,要按封國人口數上貢黃金,由少府驗收。諸侯貢獻酎金時,皇帝要親自接受這些黃金。一旦發現黃金的份量或成色不足,上貢之人則要受罰,諸侯王削縣,列侯免國。
按理說,那些諸侯王等宗室沒人願意在這點上玩貓膩,畢竟是祭祀先祖。但這個制度可操作性很強,因為話語權全部在皇帝那裡,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於是漢武帝在一次接受酎金的時候就借口貢獻黃金的份量或成色不足,一口氣免了106人的爵位。從此之後,那些封王的漢室宗親就只能吃租稅,沒有一點參與中央政治權利的機會了。再加上推恩令,諸侯國的地盤越來越小,也就不成勢力了。
東漢延續西漢的政策,那些受封的諸侯王只能乖乖地吃喝玩樂,封國由相治理,不能參與政治。
生於東漢末年的劉備,雖然後來於亂世之中起兵逐鹿中原,同多位好兄弟一起摸爬滾打,最終在川蜀之地建立了蜀漢政權,實是亂世中的一代梟雄。在劉備闖蕩之際都以中山靖王之後自稱,眾人也都稱他一聲「劉皇叔」,看這輩分比當朝的皇帝還要大呢。但是這些種種也改變不了早年的劉備家庭貧寒的事實,小劉備還是要靠整天編織草鞋草蓆為生。
因為劉備幼時喪父,本來家庭就不殷實的劉家還沒了頂樑柱,頓時讓劉備母子生活苦不堪言。要想生活下去不至於被餓死,小劉備只能靠編織著草蓆草鞋販賣些小錢生存。這還挺考驗耐心的,試想一年到頭就是玩弄著手頭的草繩,把它們變成一雙上早已看厭的草鞋,還真是枯燥乏味。
但是這還恰巧發生在生懷天下的劉備身上,那也沒辦法,即便你志在天下,沒有飯吃照樣免談。就像後來困頓交叉的漢獻帝劉協,在肉湯麵前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個帝王的顏面,因為他沒有了生存最基本條件。當年的劉備面臨的就是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的局面,時常和母親一起想用對望著冰冷的爐灶。在朔風呼嘯的寒冬,屋不避寒,寒氣肆掠,這種境況或許一直持續到劉備求學之時。
之後,劉備南征北討,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行著仁義之風,終於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下。同家世顯赫的曹操孫權相比,劉備著實是一個草根發跡的代言人。
不管是劉備的真實身份,僅靠現有的歷史資料很難說清楚了,但是他的成功很顯然都不是靠漢室宗親這個虛名。當然劉備創業缺少資本,打漢室宗親的旗號,肯定是有一定政治意義的,當他擁有政治資本的那一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由「平民」到「梟雄」的身份轉變。他的身份在歷史中成為了一個謎,但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他的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我們必須要去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