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劉備和曹操為了爭奪漢中,進行了一年多的慘烈交鋒,劉備的部將吳蘭、雷銅等於此役陣亡,曹操也痛喪股肱夏侯淵,雙方都是損失慘重。
漢中之戰以曹操主動撤退收尾,劉備獲得了勝利,佔據了漢中。漢中作為軍事重地,需要得力之人把守,出乎意料的是,劉備並沒有選擇眾望所歸的張飛,而是任命先前頗為低調的魏延擔任漢中太守。
劉備善於識人,這個地球人都知道。那麼,劉備是基於什麼考慮,在這個關頭選擇讓魏延獨當大任呢?難道此時的魏延能力已經超越了張飛?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並非如此,劉備這麼選擇,更多的是出於長遠考慮。
一、開始培養年輕一代
魏延投奔劉備的時間比較晚,屬於中青代人才。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魏延的年齡,如果他和諸葛亮同年,那這時候他應該是38歲。
魏延之前和劉備一起入川,立下不少戰功,被封為牙門將軍。牙門將軍這個官職,是劉備首創的,先前由趙雲擔任,這個職務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劉備對魏延的看重。
欲成大事,首先要有人才,劉備一代雄主,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前期顛沛流離,沒有培養人才的條件。漢中之戰,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都投入了戰鬥,戰鬥結束後,劉備馬上開始新一代人才的培養,所以才有了擢拔魏延鎮守漢中,劉封、孟達攻打上庸,因為劉備明白,想和曹操掰手腕,光靠之前的那幾員老將是遠遠不夠的,部隊亟需補充新鮮血液。
二、魏延的品性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品性很重要。馬謖是個聰明人,但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這類人就一定不能重用。
那魏延品性如何呢?如果看《三國演義》,給人感覺魏延就是個驕傲自大、有勇無謀之輩,其實不然。
《三國誌》中記載了一則故事,在後主時代,魏延和劉琰發生了矛盾。劉琰是個什麼人?這貨是個老油條,在豫州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劉備了,生活奢侈風流,擅長高談闊論,沒啥真本事。魏延和劉琰不和,說明魏延應該正好和他相反,是個務實、不喜歡虛談的人。
此外,《三國誌》中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證明了魏延在軍事方面過硬的素養,是個合格的軍事主官,所以說魏延是個值得培養的人物。
三、張飛的缺點
說了這麼多,假設讓張飛擔任這個漢中太守,會怎麼樣呢?
張飛在前期曾經坑過劉備一把,劉備接手陶謙的徐州時,和袁術作戰,讓張飛留守下邳,結果張飛丟了下邳,讓劉備很被動,所以張飛是屬於有前科的人。
張飛能力當然也很強,「川中諸將,以飛為雄」,但是張飛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喜歡鞭打士卒,這一點讓劉備對他很不放心。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飛猶不悛——《三國誌·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為將者,可以有一些小毛病,但是如此對待部下,很容易讓士卒離心離德,甚至是造反。所以,劉備多次勸誡張飛,讓張飛改掉這個毛病,但張飛都不當回事,最終張飛也是因此死於非命。張飛的這種性格,讓劉備不敢把他放在第一線。
所以說,劉備選擇讓魏延臨危受命,既是給新一代人才樹立榜樣,又是看中了魏延的品性才能,綜合來講,劉備對魏延比較放心。魏延受命之後,也豪言稱:「如果曹操親自帶大軍前來,我就守住漢中;如果只是派偏將帶十萬人馬前來,我就殲滅他們。」不過魏延的這句話並沒有機會驗證,因為曹操不久之後就病逝了,而繼位的曹丕一門心思和東吳死磕,也不怎麼向西用兵。
總的來說,著名將領的成長需要機遇,漢中就是劉備給魏延提供的一個大舞台,雖然魏延沒什麼機會表演,但是從後期魏延的戰鬥來看,劉備的眼光確實不凡,幾次北伐,立下大功,甚至大破魏國著名將領郭淮,是季漢後期的頂梁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