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東漢末年,曾經盛極一時的漢室就像當年的周王室一般衰微,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雖國家體制不同,但造成的結果卻是相同的,皇室已經無法號令天下,就連兵權也分散在天下諸雄手中,與諸侯爭霸的場面不同,漢室的崩潰是從由農民掀起的黃巾起義開始的,此後朝中先是由權臣董卓把控大權,而後又換了他人,最終是曹操憑借「挾天子以令諸侯」贏得了政治優勢,隨後曹操南征北戰,一統北方。
但南方還有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和孫權建立的孫吳政權在與之抗衡。孫權是靠著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的江東基業建國,與孫權的雄厚實力相比,劉備卻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傳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家中已經無人做官了,父親劉弘早亡,劉備只能跟著母親一同織席販履討生活。劉備年少有志,他四方遊學,結交宗室貴戚和英雄豪傑,這些都是他日後建立大業的最早助力,雖是靠著別人的資助,但這的確是劉備自己爭取來的。
黃巾起義中,劉備立下軍功,這是他第一次成為了朝廷的官吏,可惜朝廷的腐敗昏庸已經蔓延到了最底層,劉備和關羽、張飛棄官而逃,此後他們加入別人的軍隊,劉備始終無法開創自己的大業,不過劉備的名聲卻是在天下各地都流傳開了,因為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而且立下的軍功也是實打實的。在對抗曹操失敗後,劉備遭到了曹操的追殺,直到劉備依附劉表後,這才有了些許喘息時間,依仗著劉表的軍隊,勉強抵抗曹操,但在他獻計抗擊曹操之時,遭到了劉表的拒絕。
劉備一路走來,即便他有著足夠的能力,但一直沒有真正強勁的勢力,「寄人籬下」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劉備能夠招募到能人,但這龐大的軍隊實在是不容易得來,即便他「三顧茅廬」請了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他獻上了《隆中對》,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必須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如此才能夠在天下紛爭中有了立足之地。可沒有軍隊,如何能攻佔荊州,這是劉備當前最愁惱的事。
劉表病死後,次子劉琮代立,新王選擇投降曹操,可劉備和曹操兩人是對立關係,沒有了依仗,劉備立馬率軍離開。劉備的第一次機遇是赤壁之戰,他和孫權合作,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收復荊州四郡,以劉備的實力,他在這場大戰中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收復的地盤自然也輪不上劉備分羹,於是接下來就有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故事,他請求孫權能夠將荊州借給他,等以後他打下了新的地盤,就會將荊州還給東吳,如此劉備才佔據了荊州五郡,有了發展實力的機會。
等到劉備佔據益州後,他有了荊、益二州,這是諸葛亮給他的謀劃天下大計中的第一部,但此時孫權讓劉備兌現諾言,豈料劉備回答:「等得了涼州,就把荊州給你。」意思昭然若知,劉備不打算換荊州了,這可是讓孫權大為惱火,萬萬沒想到劉備竟然會言而無信,雙方的合作關係破裂。這是劉備能夠實現統一天下的第一次機會,若是他能夠和孫權繼續合作的話,那麼曹操就有可能在角逐天下的過程中徹底失去希望,而劉備則贏得一次稱霸天下,統一天下的機會。
可惜孫權和劉備表面上是在合作,但實質都是在為自己謀劃利益,他們其實是對立者,若真的合作,打敗曹操,那麼日後就真的是劉備一家獨大了,孫權也只是不想讓劉備再藉著荊州發展勢力,所以他才會急著要回荊州,寧願雙方的合作關係破裂。
劉備第二次實現一統天下的機會是在漢中之戰結束後,關羽孤軍北伐,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樊城。若是劉備能夠趁此時期,重新與孫權達成合作,出軍曹操,但可惜孫權拒絕合作,還派出呂蒙襲取荊州,關羽也在這一戰中不幸戰死。就像上一次的合作中,孫權不會任由著劉備一帆風順,若是和劉備達成合作,那麼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會被破壞,日後劉備定然能夠一統天下,所以孫權是定然不會支持劉備的。
不過這也在於劉備沒有為兩家關係盡力,若是他能夠與孫權搞好關係,不至於雙方僵持,東吳也不會趁著關羽勢弱而滅殺關羽,收回荊州。等到日後孫權想要合作的時候,劉備卻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堅決要討伐東吳,如此三國之間再無合作可能,直到劉備死後,蜀漢和東吳才有了恢復結盟的機會,共抗曹魏,但三國鼎立的局面只是維持了四十多年,最終還是被魏國打破,先滅蜀漢,後滅吳國。
劉備想要但憑自己的勢力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這注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曹操已經一統北方,勢弱的劉備和孫權若是不合作的話,只能是被魏國一一擊破,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最終的結局。可惜劉備本該有兩次機會可以實現大業,但最終都沒能把握住,或許即便是他有心把握,恐怕東吳孫權也不會願意,因為這就是政治家之間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