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大五個決策失誤導致的失敗,證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最大五個決策失誤導致的失敗,證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國中打仗就會有各種決策,這些決策如果是錯誤的,那結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打擊。人們常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人這一輩子不可能不犯錯,只不過犯錯的程度有多嚴重罷了。有些失誤可能無關緊要,但是有些失誤可能就抱憾終身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三國中最嚴重的幾次決策失誤吧。

一 曹操宛城風流失誤

公元197年,曹操帶兵攻打宛城的張繡,張繡投降。本來這就皆大歡喜了。但是曹操卻犯了好色的老毛病,曹操收納張繡叔叔張濟的遺孀鄒夫人為姬妾。而且曹操還想收買張繡部下胡車兒,這讓張繡同學非常的不滿和害怕。於是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造反,奇襲曹操之營。曹操因為沒啥防備,被張繡打的打敗,自己都差點沒命。而此戰曹操可謂損失慘重,自己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還有大將典韋戰死。從表面上來看曹操這次慘敗失誤是自己的好色,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還是曹操自己的輕敵大意導致。

二 袁紹屯糧烏巢失誤

袁紹在官渡之戰本來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在這麼耗下去,曹操的糧草必定先被耗盡,袁紹不用出手曹操就必敗無疑。可是這時候袁紹的謀士參謀許攸投降曹操,把袁紹一項致命的弱點透露給了曹操,那就是烏巢袁紹軍糧所在。後來曹操奇襲防備空虛的烏巢得手,讓袁紹大軍無糧食而潰敗,為曹操贏得官渡之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現在看來袁紹根本不用把所有的糧食放在同一個地方,可以多個地方屯糧,這樣即使曹操燒掉了一個烏巢,也不至於所有的糧草都沒有了,而且既然你把糧草放在同一個地方,為什麼不派重兵把守呢?這真是袁紹一個重大的失誤。

三 關羽大意失荊州

諸葛亮在離開荊州入川的時候,留下關羽鎮守荊州,並且留下了:「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方針。如果按照諸葛亮的方針,荊州可保不失。但是關羽偏偏不聽,他不但得罪了東吳,而是還主動出擊北伐。這下可好樹立了兩家敵人。雖然之後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那只不過是臨死前的迴光返照,很快荊州就被呂蒙偷襲得手。而曹操的大軍順勢反扑打敗關羽,結果關羽到最後搞的走投無路,敗走麥城。如果關羽能夠嚴格按照諸葛亮的方針來守荊州,荊州哪裡會丟掉呢?如果關羽不去北伐,嚴防東吳,呂蒙怎麼會偷襲得手呢?失荊州可以說是關羽一生最大失誤了。

四 劉備伐東吳失誤

劉備稱帝三個月了,當了皇帝志氣也漲了不少,他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決定發動對東吳的全面戰爭。這次不但諸葛亮反對,趙雲也不支持他了。但是劉備還是一意孤行舉全國之力伐吳。剛開始劉備取得了一些小勝。孫權見求和不成,然後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誘敵深入以逸待勞,最終抓住劉備百里聯營兵力分散的失誤,利用火攻大敗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回顧此戰劉備具體到戰爭失誤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最大的失誤還是發起了這場戰爭。蜀漢那時候剛剛失去了荊州,國力來說是三國中最弱的,聯吳抗曹才是正確的策略,可是劉備卻錯誤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發動對吳的戰爭,把東吳推向了曹魏的懷抱,失敗之後,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

五 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儘管都以失敗告終,卻傳為後世的佳話。那麼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次次都失敗呢?難道就沒有好機會嗎?其實不然,魏延就給諸葛亮出過一個非常好的主意,如果諸葛亮肯聽,說不定北伐就成功了。這個主意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具體的方案就是: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這個方案可以速戰速決,但同樣也是有很大的風險,一向謹慎的諸葛亮並沒有採取魏延的主意。如果我們細細分析其實那時候明顯蜀國比魏國弱的太多。如果穩紮穩打不出奇兵,蜀國根本就耗不過魏國,北伐根本不會成功。但是如果用魏延的計策,就可以達到速戰的目的,北伐勝利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