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善權變的謀士參謀賈詡:在亂世中保全自己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最善權變的謀士參謀賈詡:在亂世中保全自己

賈詡是三國曹魏最重要的謀士參謀之一,《三國誌》把他排列在荀彧荀攸之後,三人同傳。陳壽評曰:「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但是認真說來,賈詡「經達」尚在其次,「權變」倒是他的特長。

所謂「經達」,就是能宏觀長遠地看問題,所謂「權變」,就是能因勢利導,權益變通。那麼賈詡在漢庭和曹魏提出過什麼「經達」的重大主張沒有呢,沒有,或者說很少。相反,他倒是權變有術。

首先說在漢庭,賈詡原為奸賊董卓部將。董卓死後,賈詡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挾獻帝以自保。這就是典型的權變之策。對此,裴松之在註釋中批評:「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余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裴松之論雖然是站在漢統的立場,但賈詡此謀不惜生靈炭塗,當然算不得經達,只能說是很毒的權變。

再說賈詡勸張繡歸順曹操,固然顯示其識主揣君之明,他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去投降曹操,無非是看重曹操有三點優勢,一是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二是曹操目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人;三是曹操野心很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這說到底也是為自己尋求靠山的投機權變之謀,所以曹操只是說:「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曹操對賈詡封侯遷牧,但所遷之牧是當時為袁紹所佔冀州,後來打下冀州曹操又自己兼任州牧,這說明曹操對他也不是真的很看重。

最重要的是賈詡輔佐曹操的一些計謀,都不是陽謀大略,而多是一些陰謀詭計。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這番話顯然不是什麼重大戰略調整,而是要曹操搞點靈活機動的戰術,瞅著空子突襲偷襲甚至是小偷小摸。曹操也是精於此道的,當然稱善,後來偷襲烏巢,最終戰勝袁紹。

特別是曹操與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的渭南之戰,賈詡出的主意更是屬於下三濫的陰招。當時馬超受挫,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痺對方,暗中積極準備,並且採用很損的離間計。曹操採用他的陰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然後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在幫助曹操確立後繼人的問題上,賈詡本來早就支持長子曹丕而且對他加以指導,但當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時,賈詡卻閉口不答,後來轉彎抹角地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當然知道袁紹和劉表都是因為廢長立幼搞亂了套的,於是大笑,立曹丕為太子。這說明賈詡即便有經達之見,也是首先出於明哲保身的權變考慮的。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即便策謀深長,也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時時處處謹小慎為。

廢漢稱帝,是曹操一生未能如願的最大心機。曹操死後,賈詡贊成曹丕稱帝,其實也是一種權變之謀。特別是他要曹丕假裝再三謙讓,並且採取由漢獻帝劉協主動禪讓的方式,更是一種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卑鄙政治權術。

當然,賈詡也給曹操出過一些經達的主意,在曹操佔領荊州之後想乘機順江東下的時候,他曾經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後來曹丕問計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反。但就賈詡一生來看,他最擅長的還是權變,而且他的權變往往是既不講道義也不顧生民,陰謀多於陽謀,最根本的利益考量是為其自謀。

所以,儘管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保全身家,別的謀士參謀大都慘遭殺身之禍而他卻能得以善終並且位列三公,但這樣的謀士參謀之道其實是不值得稱道的。對於這樣的人,歷史也是不該、也不會給予很高的評價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