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禪,對於他登基稱帝前的經歷,史料記載基本是個空白,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大家記憶中,恐怕只有《三國演義》「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劉備怒摔阿斗」的記載,通過史料搜索查找,發現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早年時的劉禪,著實不同於曹丕、孫權等「官二代」,是吃過很多苦的。
下面是南北朝時人裴松之注引的《三國誌》中引自《魏略》的一段史實,那是在小沛大敗之時,劉備受曹操、呂布的夾攻,倉皇棄家出逃,時年「數歲」的劉禪「竄匿,隨人西入漢中,為人所賣」。
到了建安十六年(211年),關中大亂,扶風人劉括逃亂至漢中,因系富豪,雖然是避亂,仍須有奴僕服侍,有人向劉括推薦,說有一個小童(即劉禪),可堪驅使,劉括遂將劉禪買去充做書僮,一次閒談時,劉括覺得劉禪言談不俗,「知為良家子,遂養為己子」——把劉禪收為義子。
三年後,劉備從劉璋手中奪得益州,派其部下簡將軍入漢中尋找阿斗,從劉括那裡知曉了這個消息之後,劉禪只身前往驛捨,拜見簡將軍,二人見面,寒暄過後,劉禪侃侃而談,回答了簡將軍提出的種種問題。
到最後,曾做過劉備內侍的簡將軍終於認定,面前的這個出落得一表人才的少年,就是當年趙雲抱在懷內的阿斗,時任漢中都督的張魯,為了巴結劉備,於是「洗沐送(禪)詣益州,備乃立為太子」。
從這段鮮為人知的史實中,我們可以看出:早年的劉禪是有一番含辛茹苦的辛酸,這段難忘的與眾不同的經歷,對於劉禪後來的性格有著深刻影響,在劉禪看來,打小經歷過「從王子到貧兒」,使得劉禪學會了察言觀色和隱忍,懂得了有所不為才能夠有所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