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為何會輸給袁紹 主要的原因是遭到聯合進攻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公孫瓚為何會輸給袁紹 主要的原因是遭到聯合進攻

公孫瓚為何會輸給袁紹,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三國時期,有很多精銳的軍隊,比如高順手中的陷陣營,曹操麾下的虎豹騎,劉備手中的無當飛軍等等。但在這些軍隊之前,曾有一支軍隊能力出眾,這支軍隊就是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白馬義從原是跟隨公孫瓚的那些善於騎射之人,後來在與胡人的對戰過程中,公孫瓚深深的感覺到一隊精銳騎兵的重要性,因此,他以這些人為原型,組建了一支輕騎隊伍。由於公孫瓚酷愛白馬,因而部隊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戰馬,而部隊為表達忠心,他們常常高呼「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就此有了白馬義從的說法。

而擁有白馬義從的公孫瓚,其戰力曾一度是各路諸侯中最強的,因為公孫瓚麾下的騎兵最多,而且這支軍隊又是邊軍。要知道在當時,只有邊境的軍隊才會面臨真正殘酷的戰事,畢竟這些人都是與烏桓等少數民族抗爭,因此他們戰力不俗,能力非常強。然而即便公孫瓚有著數量最多的騎兵,也有著能力出眾的白馬義從,他還是在界橋之戰中輸給了袁紹,並在此之後逐漸墮落,最終自盡而亡。那當時公孫瓚僅僅只是輸給了袁紹嗎?

事實上,公孫瓚在與袁紹的征戰中之所以會輸,主要是他遭到了袁紹和幽州大姓豪族的聯合進攻。本來公孫瓚是獲得了幽州與冀州這兩州的廣大底層豪強的支持,比如趙雲前來投奔公孫瓚,就不是他個人的行為,而是他背後整個宗族甚至整個常山中下層豪強的選擇,而冀州其他郡的選擇其實也差不多。

但界橋之戰後,幽州牧劉虞在大姓豪族的支持下,乘機向公孫瓚進攻,雖然幽州大姓豪族的這次反撲,不但沒有取得勝利,反而讓劉虞的勢力徹底覆滅,但這也加劇了這些大姓豪族對公孫瓚的打壓,比如兵權在握的如鮮於輔、鮮於銀之流就在伺機與袁紹一同對公孫瓚進行進攻。後來鮮於輔等人與袁紹大將麴義合兵,組成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就此將公孫瓚擊敗,並導致了公孫瓚最終慘淡收場。在建安四年時,公孫瓚終於在袁紹的連年圍攻下兵敗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筆者認為,對於公孫瓚來說,若對手只有袁紹一人,他或許有能力抗爭,不會失敗,但當幽州當地豪族加入之後,公孫瓚逐漸無力抵抗,只能兵敗身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