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魏延獻上了一個相當大膽的建議:自己帶5000精兵翻越秦嶺出子午谷,10天到達長安。如果能攻克長安,那麼關中地區可以一舉平定。長安守將是靠父親是夏侯淵和是曹操的駙馬這兩個裙帶關係爬上來的夏侯懋,未必有真才實料,如果偷襲的話有成功的機會。但是「成功」拿下長安能再「成功」守住嗎?首先,以蜀漢成都有4萬的防守兵力來看,以魏國的國力長安守兵也不會少於4萬。
那麼即使偷襲,以長途跋涉精疲力盡的5000兵偷襲有堅固防禦的8倍於自己的兵力,成功的幾率會有多大?即使攻克長安,魏國馬上調集部隊對長安反包圍,來個裡應外合,5000兵恐怕要全軍覆沒了。也就是說:在兵力不佔優(但也別差的太離譜),其實是兩國綜合實力差別太大的情況下,魏延的計劃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這裡引用的是迷死諸葛亮同志的<<魏延斜出子午谷與鄧艾偷渡陰平的比較>>中原文)。
而諸葛亮的計劃是大軍出隴右,沿祁山而進,大家要注意他的目標不是直取長安,而是先取西涼,再回過頭取長安.這個計劃的可行性有四點:其一,地形較複雜,便於隱蔽行軍;其二,西涼是曹操晚年才吞併的,統治較薄弱;其三,馬超馬岱的西涼舊統治勢力還和當地土豪大家有聯繫;其四,西涼兵微將寡,單獨抵禦不了諸葛亮大軍的進攻,而長安援軍要增援必要過祁山沿線,便於諸葛大軍的攔截。
如果是先取長安而後取西涼行嗎?答案很簡單:不行!如果直攻長安的話,能否取的長安這座易守難攻的城市暫且不論,就是僥倖攻下來,下一步就會陷入曹魏的河南方面軍與西涼方面軍的夾擊中,諸葛兵少於曹魏,結果肯定是失敗無疑。
其實,各位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早在劉備稱帝前後,北伐的第一個目標就定位在西涼了.如不是西涼,劉備為什麼只封馬超為涼州牧,而別人都未封其餘的州牧;劉備取西川後按與東吳的條約是還荊州,而他賴著不還荊州的托詞就是取涼州後還荊州,這兩方面印證著取中原的總計劃是要先取西涼,再攻長安,而後出潼關取中原.諸葛亮再此後的六出祁山,目標大抵是如此.他在執行劉備的計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