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帝王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整個國家都是他的,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但就是有這麼一座山,一般的帝王都沒有資格膜拜,除非是建立了豐功偉績。它就是被稱為「五嶽之首」的泰山。
泰山,又被稱為又名岱山、岱宗、東嶽等。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傳說是盤古開天闢地後的頭顱幻化而成,自古就被認為是神山,被世人所崇拜。在甲骨文與金文都有泰山的記載,比喻為極大的山。
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帝王都認為自己是「天子」,屬於上天派來的代表,為了感謝天帝的恩惠,更是泰山看做是權力的象徵,到泰山進行封神祭祀。據說,在秦漢之前,就有七十二代君王曾到泰山封神,以表示自己偉大的功績和統治地位得到上天的承認。
病不是所有帝王都有資格到泰山來膜拜、封神的。在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通過管仲的改革之後,國力空前強盛,成為了當時的霸主。此時,齊桓公就覺得自己有資格到泰山膜拜一下,封禪泰山,但管仲認為齊桓公還不夠資格,於是此時也就沒有做成。之後的魯國有比較有才能的一位大臣想要去泰山祭祀一下 ,就遭到了孔子等人的強烈反對,認為他遠不夠資格,是對泰山的侮辱,這就十分尷尬了!也是沒去成。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橫掃六國,統一全國後,覺得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完全具備了封禪泰山的資格。於是乎,在其統一全國的第三年,就帶著眾大臣來到泰山封禪,並立石頌德,以彰顯其功績。在秦始皇之後,又有不少雄才大略的皇帝到泰山進行封禪活動。像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
據歷史記載,到宋真宗也到泰山封禪,真心感覺這哥們有點過了,資格等級還不夠。自宋真宗之後,直到清朝初期,就再也沒有皇帝到泰山進行封禪大典,最多是派人祭祀一下。可能有人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有資格,估計蒙古人沒有這種文化。清朝的乾隆皇帝很喜歡到泰山膜拜,據史料記載,他曾來泰山十一次之多,可見乾隆挺會裝逼的。
由於泰山為古人所崇拜,就使得它不僅僅是一座歷史名山,也是一座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名山,兼具儒、釋、道三家文化。不少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曾有幸瞻仰泰山之神氣,並留下了不少詩詞、書畫石刻,也就更加的豐富了其文化內涵。
泰山是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一個縮影和見證,希望在開發的同時能給予充分的保護,而不是為了經濟利益不擇手段地開發。要為後世人保護好祖先之歷史文化,而不至於後世人只能在文獻資料中看到和瞭解昔日泰山的牛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