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周瑜是怎麼死的?據瞭解,有四種死因,:第一,箭傷重創而死,第二,箭傷中,被亮言語氣死的,第三,周瑜中箭傷後,躺在棺材留個氣孔假裝死,引亮弔唁前一晚就進入棺材,被大喬小喬用蠟燭油滴入氣孔憋氣而死,第四,周瑜中箭傷後,躺在棺材留個氣孔假裝死,引亮前來弔唁,設計埋伏,被亮識破,蒙住氣孔豪啕大哭,致吸而死.總之是被氣死的.
周瑜是怎麼死的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參謀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拚死取下了南郡。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三國誌*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赤壁之戰前,江東集團內部為要不要聯合劉備對抗曹操而爭論不休,周瑜和魯肅都是主戰派,也可以說是聯劉派。但在赤壁之戰後,魯肅和周瑜的政見就發生了分歧。魯肅是親劉派,周瑜是疏劉派。魯肅主張繼續聯合劉備,周瑜則主張吞劉自大。但周瑜臨終前仍然推薦魯肅替代自己。這對孫權,是出以公心;對魯肅,是不廢私誼。這種高風亮節,真是令人神往。
周瑜和孫氏家族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周瑜和孫策是同齡人,從小就是好朋友,孫策住的房子都是周瑜讓給他的,兩人關係達到「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的程度。孫策去世後,周瑜帶兵奔喪,從此留在吳地,和張昭一起盡心盡力輔佐孫權。當時孫權還不是皇帝,只是將軍。他和周瑜、張昭他們的關係,也只是上下級,不是君臣。所以其他人對待孫權的禮儀都比較簡約,不太講究,唯獨周瑜帶頭執臣子禮,把孫權看作實際上的君主。這份忠誠,是忠臣之忠,也是良友之忠。
正因為周瑜是這樣的人,和孫權又是那樣的關係,所以曹操和劉備這兩大巨頭,都對他心存忌憚,都在詆毀周瑜,挑撥離間,可見周瑜的份量。曹操和劉備想除掉周瑜,周瑜難道就不想幹掉諸葛亮?周瑜要幹掉諸葛亮,諸葛亮難道就該束手就擒?所以,「三氣周瑜」也並非沒有道理。用現在的話說,那叫「正當防衛」,也叫「鬥智鬥勇」。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周瑜才智和氣量都在諸葛亮之下,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沒幹掉諸葛亮,反倒被諸葛亮氣死了。
諸葛亮不是周瑜的死敵
其實,周瑜根本就沒有暗算諸葛亮的念頭。為什麼沒有呢?因為周瑜壓根兒就沒有把諸葛亮當作頭號敵人。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年方二十七歲。初出茅廬,寸功未立,只不過充當了劉備的使節。儘管這次出使江東非常成功,諸葛亮也表現了他的外交才能,但還不足以讓周瑜他們視為勁敵,視為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小說中諸葛亮屢屢識破周瑜心思的那些情節,史書上是沒有的。小說中諸葛亮出的那些奇計,立的那些戰功,比如「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設計火攻」,以及「借東風」等等,也都於史無據,只是小說家言。也就是說,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這時尚未充分表現出來,周瑜怎麼會忌憚他?
周瑜忌憚的是劉、關、張。劉備迎娶權妹時,周瑜曾上疏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因此他主張將劉備軟禁起來,讓他花天酒地,聲色犬馬。再把關羽和張飛分別派到別的地方,各個擊破。看來劉備在孫權的耳邊吹風,挑撥孫權和周瑜的關係,也是事出有因,也可以算作「正當防衛」的。
不過孫權既沒聽周瑜的,也沒聽劉備的。這個二十八歲的年輕人,其實很有主見。嫁妹妹是孫權自己的決定,並不關周瑜的事,也並非想要綁架劉備。孫權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這時劉備的勢力大長。孫權感到劉備不可小看,這才希望通過聯姻而加強聯盟,後來雙方的關係也很融洽。所以,周瑜的「美人計」,諸葛亮的「將計就計」,便都是無的放矢。至於「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云云,就更不知從何說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