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真的識破了空城計嗎?他為什麼還撤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真的識破了空城計嗎?他為什麼還撤軍?

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司馬懿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由民間故事改編攥寫的《三國演義》第九五回情節中,街亭失守,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禦敵,卻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司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對於這一情節,有人卻認為,實際上當時司馬懿已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仍然選擇了撤軍,這其實也是司馬懿的計策。

空城計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曹魏的權臣,歷史上評價他善謀奇策。《晉書·宣帝紀》中記載其:「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據《三國誌》中記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可知,司馬懿不論是在政治、軍事,還是在經濟上都是一位極聰明的人。早期深得曹操信賴,但終究因為野心膨脹,選擇做了一位權臣。

一出《空城計》後,世人皆是讚歎諸葛亮的算無遺策,智勇過人,幾乎成為了神話一般的人物。然而,卻無人知曉當時的城樓下,司馬懿在決定轉身撤軍之前,有過怎樣的思慮與考量。

一個是蜀國大將,一個是魏國主帥,二人皆足智多謀,聰慧過人。在戰場上,他們是棋逢對手的敵人,在立場上,他們卻更像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前有敵軍需要攻陷,後有主上時時猜忌。他們都是為國而戰,卻又懷有不同的心思。

司馬懿比起諸葛亮,多了幾分野心,也多了幾分為自己考量的小心思。他早早便明白,自己如今的地位與權勢於魏帝而言已是心腹大患。自己更多的只是魏帝用來牽制諸葛亮,牽制蜀國的一枚棋子。然而自負才華的司馬懿又怎會甘為一名被猜疑,且時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的臣子呢?他不僅要活著,他還要掌握政權,自己當政。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

故而,司馬懿當時很有可能已經識破了「空城計」。

當司馬昭問到:「莫非諸葛無兵,故作次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時,司馬懿以」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為由引兵離去,將計就計故意放了諸葛亮一馬。

有專家認為,司馬懿當時如果不撤軍,很有可能活不到最後。因為諸葛亮是蜀國將才,是魏國的勁敵,而只有司馬懿能夠與之匹敵,諸葛亮活著,他還有利用的價值。如果蜀漢失去了諸葛亮,司馬懿很可能就會面臨被卸磨殺驢的境況。那麼司馬懿的處境就會變得很危險。

相反,司馬懿假意沒有看出諸葛亮的計謀,一方面能夠給魏帝營造一個他膽小多疑、優柔寡斷的印象,使之放鬆警惕。另一方面,他還能夠繼續一邊與諸葛亮周旋,一邊等待時機,籌謀自己的宏圖大志。這也充分表明了司馬懿的深謀遠慮和戰略遠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