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評價為何那麼差,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三國歷史。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歷史,尤其是早期的歷史可以說是分分合合的不斷重演,政權交替頻繁,同時也是眾多才能各異的英雄人物輩出的時代。三國時期就是很好的一個典型,這個時期出了個赫赫有名的司馬懿,不過後人對他的評價卻不太高,甚至還把後期的八王和五胡掀起的混亂也歸到他的頭上。其實,雖然說每個朝代或時期傑出的英雄人物會對這個時期的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但是要說就憑一個人的才能可以翻天覆地,那實在是言過其實。就拿司馬懿來說,雖然歷史上他的確是做了很多令人不齒的惡事,但是在他死後還要被迫背鍋,就有點不太厚道了。那麼,司馬懿究竟做了什麼事,使得後人和史書都對他一致差評呢?且看下文。
司馬懿其實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儘管史書上寫滿了對他的差評,但是不可否認,作為三國時期的一個有才能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為曹操的魏國政權創下了不少功勞,比如滅公孫,抵抗諸葛亮,還收到曹丕的臨終托孤,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勞苦功高的臣子。但是,司馬懿後來違背了自己的諾言,把曹爽及其族人趕盡殺絕,雖然這一舉動也得到了許多權臣們的支持,但這一行為可以說是不仁義;此外,作為臣子,司馬懿公然蔑視皇帝的權威,不僅他自己公然結黨營私,放肆殺生,更要求皇帝親自上他家去請他處理政務,這些行為,則是明明白白的不忠——不忠不義,在古人眼中,司馬懿這兩條都佔全了,史書對他的評價不好,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了。
司馬懿誅殺曹爽及其族人之所以能得到一部分大臣的支持,也是因為曹爽此人胸無大志卻白白佔著將軍之位,而且後期還協同幾個奸臣打壓司馬懿,甚至把他的權力給架空,而曹爽本人也開始暴露了本性,擅專朝政,提拔自己的手足同時打壓其他有能之人,實在算不得什麼良臣和好人。不過,司馬懿剷除曹爽和他的勢力也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大局著想,更多的是為了後來滿足私慾而掃清道路。在剷除曹爽勢力後,司馬懿公然對皇權發出挑釁,不僅把司馬家家廟遷到首都洛陽,還打壓朝廷官員,大肆誇張司馬家的勢力,甚至作出讓不到十歲的小孩受封諸侯這樣的荒唐舉動,其奪取曹魏政權的野心昭然若揭。
雖然憑著這些不忠不仁不義的做法,司馬懿給後世留下的壞名聲不算冤枉他,然而要說他去世好多年後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之亂也是他導致的,似乎有些不厚道,不過,這兩次比較大的動亂也是司馬懿的後人掀起來的,從這個方面說,根源也可以歸結到司馬懿身上,這大概也是司馬懿名聲差的另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