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歷史小說,當然他也是我們從小時候的歷史啟蒙讀物,但是話說回來,小說雖然描寫的很是精彩 ,但是卻並不能真正的當做歷史來讀,尤其是其中有很多經典的故事都是張冠李戴,僅僅只是為了突出個人功績。
三國演義我們都知道有尊劉貶曹的習慣,所以很多蜀漢的事件大多數都被放大,甚至描述的很精彩,但是在正史中,一般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蜀國偏居一隅,實際上很難有發展的空間,在諸葛亮去世以後,蜀漢更是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險境地。
這時候的姜維作為諸葛亮嫡傳的繼承人,撐起了蜀漢瀕臨滅亡的局面,三國演義到了這個地步,其實已經沒有什麼精彩的故事了,所以有很多歷史發生的故事,在這裡往往都一筆帶過,讓人對蜀漢政權的落寞感到憂傷,但是實際上姜維九伐中原,曾經取得過一次極大的勝利,甚至差點動搖魏國的根本,但是在小說之中,只有一段輕飄飄的描寫。
當然歷史是公平的,史書上對姜維的這次勝利都有過大幅度筆墨的描寫,這場勝利就是洮西之戰,史書上稱之為洮西大捷,那麼這場戰役的勝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事情還要從曹魏司馬懿一家子說起,司馬懿奪取曹魏政權以後,很快就去世了,其子司馬師繼承大權,但隨後爆發了揚州母丘儉叛亂,司馬師征戰過程中負傷,加上原本就有眼疾。
正元二年,司馬師病故以後,司馬昭繼承了兄長的權利,而這時候姜維聽說了曹魏政權變動 ,率軍來攻,這次蜀漢也算是傾巢出動,大約有數萬人馬,其中包括蜀漢後期著名將領夏侯霸、張薿全員出動,當時司馬昭並沒有親臨前線指揮,而是由當時雍州刺史王經負責防禦。
王經此人名不見經傳,甚至三國演義之中,也只是在此戰之中打了醬油,但是要說道雍州刺史這個官職,不容小覷,曾經司馬懿就做過雍州刺史,在他防守下,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能徹底拿下,而王經能夠做到這個位置上,想必也有過人的天賦。
不過很顯然對比姜維來看,王經顯然是不夠看,在姜維大軍出川以後,兵分三路向著向祁山、石營、金城攻來,王經認為應該分兵出擊,將各路進攻的大軍擊破,但是當時陳倉陳泰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蜀漢本來就人少,絕對不會分兵進攻,而是只能從狄道進攻,所以建議王經扼守狄道,等他率軍從陳倉趕來,形成夾擊態勢。
但是王經卻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雖然他扼守狄道,但是看到姜維的兵馬以後,覺得自己可以對付,不等陳倉的援兵出擊,他自己率軍與姜維作戰,果然雖然陳泰已經加快了行軍速度,但是卻也比不上王經失敗的速度,先後幾次失敗,王經折損了數萬人馬,只能退守狄道,當時姜維率領人馬猛攻狄道,只要打開就可以通往雍州,這樣就能威脅長安。但是後繼乏力加上王經堅守狄道,使得姜維不得不撤軍,即便如此姜維這一次勝利也極大的威脅了曹魏的統治,以至於司馬昭也不得不感慨萬千,姜維回去以後以戰功被授予大將軍之位,這是蜀漢軍權之中最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