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向寵被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高度讚揚,為何他一生卻默默無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蜀國那麼多戰將,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只向劉禪推薦了一個向寵。不過我們仔細看向寵的一生,卻顯得默默無聞。《三國誌》也只是在寫他的哥哥向朗傳記的時候,簡單提了一下,說延熙三年,蜀國漢嘉地區的蠻夷發生叛亂,向寵帶兵前往鎮壓。結果在混戰中遇害,將士們奮不顧身把他的遺體奪回來。
就算是僅有的這點記載,也是他失敗的記錄,為何諸葛亮卻在《出師表》中,對他進行高度評價呢?
我們先來看看《出師表》是怎麼評價向寵的:「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諸葛亮的這一段推薦文字,實在值得我們後世好好學習。謹慎、得體,而又熱情。諸葛亮推薦向寵,並沒有只是說向寵的優點,並沒有只是說向寵是我推薦給你的,你得用。他先說向寵是先帝劉備看上的人。接著又說向寵是大家評價都很高的人(「眾議舉寵為督」)。然後才說出自己推薦的理由(「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然後再給劉禪做出安排(「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但是事實上,我們前面也說了,諸葛亮高度評價並推薦向寵,可是向寵一生顯得毫無作為,有的一次作為,也是失敗的經歷。難道是諸葛亮看走眼了嗎?
我認為,諸葛亮不是看走眼,恰恰是推薦得非常得當。向寵一生不是沒有作為,而是有大作為。為什麼這麼說呢?
前面咱們拋出了個問題,蜀國那麼多大將,諸葛亮別的人不推薦,為什麼偏偏推薦向寵?原因很簡單,因為諸葛亮寫出師表的目的,是如何確保都城安定不出亂子。雖然蜀國有那麼多大將,但是那些大將都隨諸葛亮北伐去了,他們能不能幹,根本不需要給劉禪說。諸葛亮要給劉禪說的,是保護都城安全的人。擔任中領軍的向寵,正是這樣的人。
諸葛亮為什麼覺得向寵是個保衛宮廷安全的不二人選呢?
一是向寵的性格好,和大家的關係處得比較好。這樣的人,不容易和大家發生矛盾。(後來向寵犧牲後,屬下拚死把他的遺體搶回來,就是他人緣關係處得好的證明。)
二是向寵做事穩重,軍紀嚴明。劉備組織夷陵大戰被陸遜打敗後,大家都沒命地往回跑。結果當時是牙門將的向寵軍隊,雖然也在逃,但是紋絲不亂,所以受到劉備表揚。
我們都知道,京城裡都住著高官、皇親國戚。當城防司令的,如果做事很慌亂,紀律又不好,遇到危險,怎麼保衛京城的安全呢?
所以,諸葛亮選擇向寵,肯定是很合適的。
那麼,為什麼受諸葛亮高度重視的向寵,一生默默無聞呢?
其實,我認為,這恰恰是向寵有大作為的表現。
大家都知道,對於蜀地來說,劉備是外來戶,當地人很多都不服他統治。劉備去世後,有一半的郡縣都造反了,就是一個證明。
但是向寵負責保衛京城後,京城基本上沒出過大事,沒發生過什麼亂子,這就是向寵把工作做得很好的表現,這也就是向寵的大功績。
至於向寵後來參加平定蠻夷之亂被殺(那時候諸葛亮已去世),也再一次證明,向寵只適合京城保衛,不適合帶兵作戰。諸葛亮當年把他留在成都,而沒有帶去北伐,就是知人善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