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官渡之戰獲勝之後 曹操為什麼還花了七年時間才統一北方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官渡之戰獲勝之後 曹操為什麼還花了七年時間才統一北方的

對曹操統一北方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地區,準備一決雌雄。同年十月,一直處於劣勢的曹操終於在烏巢之戰中反敗為勝,並一舉殲滅了袁紹的精銳部隊,最終幫助自己成功取得了官渡大捷。但有意思的是,後世不少學者總習慣將官渡之戰的成果擴大,並普遍認為曹操取得官渡大捷,便是統一了北方地區。

可事實上,官渡之戰是曹操至關重要的一戰不假,但在這之後,袁紹集團的力量依然扎根在整個河北地區。建安七年(205年)五月,袁紹病死,其麾下力量分崩離析,袁氏几子各自為戰。可即便如此,曹操依舊花費了七年多的時間,才逐漸掃清了餘黨。不僅如此,曹操還抽空狠狠打擊了蠢蠢欲動的外族,並收降了黑山軍張燕。直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袁尚敗北,逃到遼東地區,為遼東太守公孫康所殺,這才標誌著曹操的北方再無後患。

如果按照時間順序,曹操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再次擊潰了袁紹。據《三國誌武帝紀》記載,袁紹在官渡之戰大敗以後,曾收攏殘兵,並平定了冀州境內的叛亂。儘管袁紹在河北地區有著頗為雄厚的政治資本,但可惜的是,他再一次敗在了曹操手中,最終憂憤而死。袁紹這一死,他麾下謀士參謀之間的矛盾徹底上升到了明面。

據《三國誌袁紹傳》記載,審配、逢紀是一夥的,而郭圖、辛評則是另一夥。按照慣例,眾人原本想要將長子袁譚立為繼承人,但審配等人與之不和,便動了手腳將袁紹幼子袁尚立為了繼承人:「譚至,不得立,自號車騎將軍。由是譚、尚有隙。」這樣一來,原本雄踞中原四州的袁氏集團瞬間分為了兩大派系。有意思的是,負責并州事宜的高幹(袁紹外甥),竟然選擇了兩不相幫。

由於袁氏兄弟各自為戰,曹操輕而易舉擊潰了袁紹留下來的佈防,並順利進入鄴城,審配不願投降,面北而死,時年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眾所周知,鄴城是冀州境內的核心要地,也是袁紹集團的大本營。曹操在進駐鄴城之後,不僅收穫了大批的錢糧,還在當地推行屯田政策,並逐漸取得了冀州百姓的效忠。不僅如此,時任并州刺史的高幹也率眾投降。曹操不費一兵一卒,便取得了并州之地。不久之後,袁尚退出河北地區,投奔了時任幽州刺史的二哥袁熙。

而袁紹的長子袁譚,此時還依然堅持在青、冀二州。不過隨著鄴城淪陷,袁譚也最終迎來了末日。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發動南皮之戰,並派遣曹純帶領虎豹騎精銳突襲袁譚老巢。在此之前,袁尚早已退出河北,而袁氏一族的盟友烏桓部落也被曹操派人擊退。結局已經明瞭,袁譚在南皮之戰中慘敗,最終死於非命。而袁譚的敗亡,也讓曹操順利得到了冀州。

從表面上來看,曹操取得冀州是非常順利的。可在事實上,曹操發動南皮之戰時,並沒有多少把握。因為袁紹和曹操之前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不過曹操一直培養的私兵虎豹騎,卻在這場戰爭中表現極為亮眼,這無疑給了曹操一個很大驚喜。因此不難發現,曹操在掃清袁氏餘黨的過程中,其實也是非常艱難的。《三國誌武帝紀》載,同年四月,黑山軍張燕見河北一統,只好率眾投降了曹操。直到這一刻,曹操才真正意義上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北方霸主。

在整合了青州、冀州、并州的資源後,曹操又把目光放到了幽州。其實在曹操取得冀州以後,身在幽州的袁尚、袁熙便遭到了部下的反叛,只好無奈逃到了烏桓。而等到曹操率軍來攻之時,已經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了。據《三國誌劉表傳》記載:「太祖攻柳城不下,圖畫形勢,為難計策,不疑進十計,攻城即下也。」袁尚、袁熙兄弟倆和烏桓部族組成的聯軍,據柳城而守。由於柳城地勢險要,曹操久攻不下,後來在神童周不疑的獻策之下,才最終攻克了柳城。袁氏兄弟又逃到了遼東地區,打算和遼東太守公孫康聯合。沒想到的是,後者力圖自保,最終將袁尚、袁熙殺死。

從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二年,曹操花費了七年功夫,這才逐漸掃清了袁氏餘黨。因此官渡之戰雖說是曹操雄起於中原的一個標誌,但這並不代表曹操在官渡大捷之後,便直接統一了北方。在這七年裡,曹操雖然裹挾著擊敗袁紹的氣勢, 但還是步履維艱,花費了很大功夫才佔據了中原。

參考書籍:《三國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