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諸葛亮為何能成為中國歷代丞相的代表?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解密:諸葛亮為何能成為中國歷代丞相的代表?

諸葛亮六出祁山背後讓人落淚的無奈

總覺得丞相只有一個,權利特大。以前看電視康熙大帝,上書房大臣都被稱為某相,什麼索相明相聽著覺得挺彆扭,感覺像是王總李總似的丞相大氾濫。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個,大權獨攬,那誰還當皇上呀,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還是皇上的呀。

大概是因為奸相權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會有這種丞相只有一個的印象。電視裡權臣這東西可不是好玩的。對於皇上來說,好歹江山還是他們家的,得考慮子孫的皇位,不能太過為所欲為。對於權臣來說,可勁兒造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必定的選擇方向,這就是所謂權利不被約束的結果。

但在三國時代,偏偏有這麼一個鮮明的例外,那就是大權獨攬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丞相。我想,我的丞相只有一個的印象,大半也是來自於他的。

諸葛亮跟隨劉備打了半輩子江山,白帝城受托孤後繼承先帝遺志,念念不忘北伐,六出祁山終於無功而亡。這些本身就已經非常傳奇了,再加上老羅的偏心,這一段更顯得神乎其神。

我理解所謂傳奇者,是一些人為的非常神奇的事情,跟神話傳說不同。所以,在此我們摒棄關於諸葛丞相的一些裝神弄鬼的事跡,來說說可信一些的事實。

蜀國國力不強,但有險可守,勵精圖治、不以卵擊石應該是比較明智的,大權在握的諸葛亮也大可當個幾十年太平宰相。但諸葛亮為了實現對劉備的承諾,選擇了置自己和萬民於水火,企圖憑一己之力北伐。在這樣一個敵強我弱的前提下,就要求蜀方不能有一點點失誤,就像我們後來看到的,任何不利都會導致蜀國退兵,因為他們的本錢實在太有限了。所以諸葛亮不聽魏延的勸說,因為他知道,魏延的作法成功了,至多能加快出祁山的進程,失敗則會直接導致退兵。

諸葛亮並不是不懂得以正合,以奇勝的道理,但是他輸不起,所以他必須保證不敗,所以諸葛用兵一生謹慎,所以當他遇上司馬懿這樣旗鼓相當的對手時,不行險就是對方不涉險,不敗就意味著不勝。偶然的敗因因為丞相輸不起屢屢成為必定,必敗的命運成就了六出祁山的傳奇。

我總覺得,諸葛丞相比我更早知道他的命運,六出祁山是他的有所必為。本文引用「事實」多以《演義》為準,學院派不要拍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