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郭嘉對曹操的影響有多大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郭嘉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最核心的謀士參謀,號稱三國第一鬼才謀士參謀,為了凸顯郭嘉的厲害,有人就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借助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謀士參謀諸葛亮來抬高郭嘉的身價,可以看出郭嘉的強大。
史書上稱他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對他也是讚不絕口。
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呢?竟然承擔起這樣的讚譽?
袁紹四世三公,佔據河北,為何郭嘉棄袁紹而投曹操?
郭嘉出生於穎川,師承三國時期名士水鏡先生,年紀輕輕的郭嘉就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才智,在很早的時候就認為東漢政府將要衰亡,當時年紀輕輕的他便隱居,並秘密結交英雄豪傑。
郭嘉21歲的時候,在自己的朋友也是袁紹重要謀士參謀田豐等人的勸說下,成為袁紹帳下的謀士參謀。
袁紹家族是東漢末年非常顯赫的家族,開口閉口都是四世三公,所以,不僅袁紹當時手握大權,就連他的弟弟袁術一樣也是手握大權,如果二袁要是能夠聯合起來,天下早就平定了。
郭嘉在袁紹帳下不久就發現袁紹並不是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主公,郭嘉給出的理由是,袁紹雖然想要效仿周公以禮賢下士,卻不懂得任用賢才,人才得不到妙用,而且袁紹又向來多慮,雖然想法很多,但卻終不得要領;袁紹雖然喜歡謀劃,但缺乏決斷,終究難成大事。
在後來發生的官渡之戰中,我們可以看出袁紹其人與郭嘉所分析出的幾乎一樣,明明田豐的建議很好,但是袁紹不為採納,一意孤行,最後吃了敗仗,郭嘉提前出走,是很有政治遠見的。
離開袁紹之後,郭嘉並沒有立即投靠其他主公,而是閒賦在家閒賦了六年之久,有人說,他也跟諸葛亮一樣,在等一個明主。
直到曹操當時手下最為重要的謀士參謀戲志才去世,曹操在傷心之餘,又沒有耽擱尋找人才,便寫信給荀彧,讓他幫忙舉薦一個可以信任且有能力的謀士參謀,於是郭嘉就這樣被荀彧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得到郭嘉後,兩人進行了一場曹魏版的「隆中對」,郭嘉為曹操提出,先滅呂布,再打袁紹,則北方可定。
曹操對郭嘉的分析很滿意,當即表示「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在離開營帳便大喜過望的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郭嘉也不負重望,為曹操出謀獻策,屢獻奇謀,盡心盡力,忠心不二。
曹操雖然戎馬一生,但是其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打敗了最強大的袁紹,從而統一北方。
如果曹操肯聽郭嘉的,也許就沒有建立蜀漢的劉備了
曹操的政治生涯中,做了很多正確的決定,比如「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曹操從名義上掌握了東漢政府的政治脈搏,從而可以號令群雄。
當然,曹操也有大意馬虎的時候,就是沒有聽從郭嘉的建議,軟禁劉備,反而放虎歸山。
劉備本來是徐州牧,後來被呂布所得,最後又被呂布和袁術聯合擊敗,劉備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
很多大臣建議曹操直接殺掉劉備,以除後患,曹操向郭嘉問如何處理的,郭嘉十分巧妙的回應了這個問題,郭嘉的意思是說,我們代表了東漢中央政府,正是招攬天下英雄豪傑的時候,劉備本來名聲就很大,現在投靠了我們,我們不能容納,反而殺掉他,會給人一種胸襟不開闊的印象,不利於以後的發展。
但是像劉備這樣的人,如果給他機會,他必定會叛變,最後的辦法就是軟禁劉備。
當時經過青梅煮酒後,曹操並不認為劉備是一個可以與其爭天下的人,而當時正處於曹操與袁紹政治集團火拚之前,曹操希望拉攏劉備政治團伙,幫助自己對抗袁紹。
公元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決定北上投靠袁紹,劉備趁著郭嘉不在,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袁術,因為之前,袁術三番五次來攻打劉備,曹操也就同意了。
等到郭嘉回來之後,馬上跟曹操表示,「備不可遣也!」
等曹操派人去追的時候,劉備已經奪下下邳,不聽從曹操的號令。
在官渡之戰決戰之前,劉備據徐州,準備在曹操與袁紹決戰之時從背後襲擊曹操,這為曹魏政權帶來很大的軍事危機。
當時曹操也十分擔心,結果郭嘉卻建議曹操不管袁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劉備,郭嘉表示,袁紹優柔寡斷,,不可能迅速做出反應,果然曹操和劉備開戰之後,袁紹卻因為孩子生病,沒有迅速發動對曹操的攻勢,結果等到劉備失敗的時候,袁紹也未能把握機遇。
郭嘉幫助曹操統一北方,英年早逝後,曹魏政權亦走上下坡路
面對袁紹這樣強大的敵人,即使是曹操也曾有過猶豫,但是瞭解袁紹的郭嘉提出「曹操有十條勝利的理由,而袁紹有十條失敗的理由」,堅定了曹操攻打袁紹的決心,鼓舞了士氣。
陳壽在著《三國誌》的時候,針對袁紹沒有將郭嘉留在營中,而成了對手的謀士參謀時點評說:年少有識,袁氏難興。
在官渡之戰是一場戰略相持之戰,圍繞渡過黃河的焦點產生的戰爭,這個仗其實就是一個耗,誰耗到最後誰就贏了。
相對來說袁紹因為在官渡之戰前擊敗公孫瓚,坐擁河北之地,沒有腹背受敵的可能,而曹操則南有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形勢自然不容樂觀,尤其是曹操的兵力本身就已經捉襟見肘,許都都是一座空城。
正在兩軍對峙期間,突然傳來消息說江東小霸王孫策準備發兵偷襲許都,一下使得曹魏政權的形勢急轉直下,人心惶惶,孫策號稱小霸王,那也是一員猛將,硬生生在江東打出了一點名堂。
如果孫策率軍北上,曹操必定陷入危機,這個時候郭嘉再次分析說,孫策剛剛吞併江東,並未坐穩,如果此時北上,內部必定陷入動盪,結果不久孫策就被刺客所殺,離奇死亡,讓曹操鬆了一口氣。
郭嘉在這場戰爭中給曹操分析戰爭形勢,使得曹操能夠下定決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對袁紹的戰爭中,最後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袁紹病逝後,他的兩個兒子也被曹操打的節節敗退,當曹操想乘勝追擊一舉拿下兩袁時,郭嘉卻建議退兵,理由很簡單,袁紹的兩個兒子向來不和,又加上他們的謀臣在當中摻和,肯定要兄弟反目,袁軍生變是早晚的事。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沒有乘勝追擊,果然不久兩兄弟互相殘殺,曹操徹底蕩平河北,完成統一北方。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在北征烏桓得勝歸來時,郭嘉因病去世,曹操十分悲傷,由於郭嘉死於公元207年,這一年也正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臥龍出山的年份,因此才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巧合。
在失去郭嘉之後,曹操的軍事生涯算是走上了下坡路,跟馬騰、韓遂這樣的流寇軍閥都打得細碎,到赤壁之戰時更是優勢佔盡,還被孫劉聯軍以少勝多給反殺掉。
可以說,如果郭嘉不死,說不定在曹操的有生之年,就可能完成統一天下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