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一生做得最糊塗的一件事:二宮之爭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一生做得最糊塗的一件事:二宮之爭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

公元241年,太子孫登和大將軍諸葛瑾去世。培養了三十多年的繼承人和陪伴自己四十多年的知心朋友在同一年去世,孫權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

公元242年,孫權立孫和為太子,封孫霸為魯王,給予魯王的待遇與太子不相上下。從此朝中分成了太子黨和魯王黨,史稱二宮之爭。

孫魯班因為孫和之母王夫人曾與她的母親步練師爭寵,成天上躥下跳,不把太子拱下台誓不罷休。孫權生病時,孫和到宗廟祭祀,太子妃的叔叔張休住在宗廟附近,邀請侄女婿到家中坐坐,被孫魯班派去監視的人看到。孫魯班造謠說太子沒有去祈福而是在丈人家裡圖謀不軌、王夫人還面有喜色。

無端遭到孫權責罵的王夫人憂憤而死,太子也逐漸被孫權疏遠。

公元243年,孫權第七子孫亮出生。

公元250年,孫權廢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立老來子孫亮為太子。在八年的二宮之爭裡,有一大片人倒下,也有一些人安然無事,筆者忽略掉比較小的角色,列出比較重要的人物名單:

太子黨受害者:

陸遜:孫權第三任丞相,因維護太子屢遭指責,憂憤而死。

顧譚、顧承:孫權第二任丞相顧雍之孫,被流放。

朱據:孫權第五任丞相,貶為郡丞,後被中書令孫弘矯詔處死。

張純,疑似四大家族成員。被處死。

張休:張昭之子,因中書令孫弘陷害,流放後被處死。

吾粲:太子太傅,因屢次向陸遜傳遞消息被處死。

太子黨平安無事者:

諸葛恪:孫權托孤五大臣之首。

滕胤:孫權女婿,諸葛恪姻親、孫權托孤五大臣之一。,

朱績:朱然之子,後恢復本姓,稱施然。

魯王黨受害者:

諸葛綽:諸葛恪長子,孫權讓諸葛恪好好教育教育這個兒子。諸葛恪的教育方式是毒殺。

全寄:全琮次子,不知是否為孫魯班所生。被處死。

吳安:孫權母舅吳靜之孫,被處死。

魯王黨平安無事者:

孫魯班: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握有實權的公主。後來成為托孤五大臣之一的宗室孫峻一直巴結著這位堂姑,兩人有特別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全琮:孫魯班之夫,左大司馬。二宮之爭結束前已去世。

孫弘:非宗室。在《三國誌》中無傳,不知如何當上的中書令。其他人的列傳裡只能看到孫弘陰險狡詐地害人記錄。孫權托孤五大臣中排名第二。

步騭:孫權第四任丞相,步練師同族。二宮之爭結束前已去世。

呂岱:大將軍、吳國最長壽的重臣,享年95歲。

呂據,大司馬呂范次子,孫權托孤五大臣之一。

筆者最在意的是二宮之爭結束的時間。公元249年,魏國太傅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到了公元250年,孫權肯定知道了魏國皇室已被司馬氏篡權。

二宮之爭的發端或許只是因為孫權一時的糊塗加上孫魯班的挑撥,但這場持續八年之久的風波偏偏在公元250年塵埃落定,有威脅的人和不順眼的人全被幹掉、輔政大臣的名單又呼之欲出,很難認為這一切都是孫權晚年糊塗的產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