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孫權一手建立的吳國,最終被西晉吞併,而這也標誌著三國歷史的正式終結。在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家中,儘管曹操建立的魏國,在實力上遠超劉備、孫權。但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對於孫權的東吳來說,還是存在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對於東吳來說,人才儲備、戰略方向、軍事實力等原因,都是其不能統一三國的因素範疇。不過,對於地處江南的東吳政權,其不能統一天下,卻暴露了一個千古問題。
首先,這個千古以來的歷史問題,就是南方政權幾乎沒有完成過中國的統一。當然,其中有一個例子是南方的朱元璋驅逐了元朝在北方中原的統治,建立了明朝。不過,朱元璋之所以能打敗元朝,主要還是當時蒙古統治者的不得人心。除了朱元璋這個特殊的例子,楚國、南唐、南宋等南方政權,均沒有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那麼,為什麼南方政權很難撼動北方政權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依然非常繁雜。就經濟角度來說,在宋朝之前,我國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中原地區。早在夏商周時期,當時的核心統治區域,主要還是在黃河流域。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前提下,北方國家具有高於南方的生產力。與此同時,我國北方地區氣候條件相對較差,一旦發生乾旱的話,生存的壓力會逼迫北方朝著南方政權進攻。在這一點上,秦朝、漢朝時期的匈奴,宋朝的契丹、金人、蒙古人等,都是迫切攻打南方的動力。
正是因為北方中原地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長期的經濟重心和商業中心,比如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導致北方政權的人口數量要高於南方。人口多意味著可以徵召的士兵多,在三國時期,魏國的兵力超出了蜀國和吳國之和,這也是人口基礎擺在那裡。當然,古代歷史上戰爭,並不僅僅依賴軍隊數量。其中,江南的戰馬體型小,耐力也不足,但是北方的戰馬尤其河套地區的戰馬戰鬥力極強,這也是影響南北軍事實力的原因之一。
就地理條件來說,以三國時的東吳為例,準備北伐戰爭的人員和物資調運還是要比北方困難,畢竟地形更複雜。即便南方軍隊能殺入北方,他們遇到的場面會比較尷尬,面積巨大的平原,依賴船運和步行的南方軍隊行動緩慢。與此相對應的是,北方大面積的平原導致弱勢軍閥容易被消滅,而活下來的必定是最強的勢力,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集團。而南方政權沒有經過長期生死存亡的兼併戰爭,導致其軍事水平和士兵戰鬥能力得不到強化,從而普遍落後於北方。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趙國之所以走向強大,那也是經常跟中山國、匈奴等戰鬥磨練出來的。
最後,當然,北方國家在和南方國家的較量中,之所以能勝多敗少,還有很多原因,比如在古代歷史上,黃河流域長期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再比如從民族氣候特點來說,北方人身材高大,性格豪爽,驍勇善戰,而南方溫暖濕潤,性格也相對溫和,軍隊的戰鬥力相對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