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的小夥伴都喜歡看《三國》,尤其是裡面的蜀漢軍師諸葛亮,更是很多人的偶像。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形容的就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當然了,光靠這一點並不能讓諸葛亮發揮自己的才能,只有遇上明主,才能展現遠大的抱負。
毫無疑問,劉備正是諸葛亮的伯樂,只不過當時的諸葛亮並不看好劉備,這才有了後面的「三顧茅廬」。而在三國裡面,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身邊是少不了一群謀士參謀。只有這樣才能取長補短,選出最好的方案。就好比武將呂布呂奉先一樣,雖然有萬夫莫當之勇,但是腦子卻不行,更不懂招才納士,最後慘死在曹操的手中。
所以三國裡面,無論是劉備、曹操還是孫權都爭先恐後地拉攏一批人才為自己效力。而在蜀漢當中,諸葛亮雖然足智多謀,但是對戰場打仗這種事,並不是太在行。雖然蜀漢裡面有不少的智勇雙全的人,但是諸葛亮卻看不上。就好比魏延,雖然有勇有謀,但是諸葛亮卻認定魏延會造反,一直不重用。
不過有一位年輕的謀士參謀卻深受諸葛亮重用,此人就是馬謖。雖然劉備多次交代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因為在劉備看來,馬謖這個人言語浮誇,能力言過其實。但是諸葛亮卻不這麼認為,不僅把馬謖帶在身邊委以重任,更是經常和馬謖徹夜探討,儼然一副把馬謖當成關門弟子的感覺。這樣的結果自然不是劉備想要看到的,而劉備之所以在臨終之際再三叮囑諸葛亮,別重用馬謖,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擔心自己的江山。說白了,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那一番話,就是為了讓諸葛亮立下誓言忠心阿斗。而諸葛亮重用馬謖,無疑是在「拉幫結派」,一旦關張二人震懾不住,那蜀漢的江山十有八九會改姓。
因為除了這些老臣之外,沒有人會給一個「扶不起的阿斗」甘心效命。除此之外,劉備不重用馬謖,也是因為馬謖和諸葛亮兩人是老鄉。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諸葛亮一直將馬謖視為己出,這叫劉備怎能不提防。可惜的是,諸葛亮一心重用馬謖,馬謖卻犯了大錯,那就是「街亭失守」,以至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街亭失守,注定了馬謖被斬的命運。按照蜀國當時的情況,失去街亭,蜀國就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資格。而馬謖也深知這個道理,才會說:「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後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