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發生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期間,主人公是趙雲。原文如下:
趙雲深入重地,只聽得四面喊聲大震。鄧芝急收軍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則,兩路兵殺到。鄧芝兵少,不能解救。趙雲被困在垓心,東衝西突,魏兵越厚。時雲手下止有千餘人,殺到山坡之下,只見夏侯楙在山上指揮三軍。趙雲投東則望東指,投西則望西指,因此趙雲不能突圍,乃引兵殺上山來。半山中擂木炮石打將下來,不能上山。
趙雲從辰時殺至酉時,不得脫走,只得下馬少歇,且待月明再戰。卻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沖天,鼓聲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殺到,皆叫曰:「趙雲早降!」雲急上馬迎敵。四面軍馬漸漸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馬皆不能向前。雲仰天歎曰:「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忽東北角上喊聲大起,魏兵紛紛亂竄,一彪軍殺到,為首大將持丈八點鋼矛,馬項下掛一顆人頭。雲視之,乃張苞也。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一出祁山,老將趙雲在鳳鳴山大發神威,力斬四將,令曹軍將士心驚膽戰。時任參軍的曹魏集團謀士參謀程昱之子程武獻策,由夏侯楙率部誘敵,同時以六萬埋伏,只等趙雲中計。戰事展開後,趙雲果然中計,率領一千餘眾陷入重圍。面對敵軍的瘋狂進攻,趙雲仰天長歎,認為自己會命喪於此。幸好關興和張苞及時趕到,趙雲這才脫險。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趙雲陷入重圍時的表現,叫做「東衝西突」,意為四處衝鋒突擊,形容作戰勇猛。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歷史上的趙雲是否參與過諸葛亮的「一出祁山」之戰?答案是肯定的。不過,趙雲的任務僅僅是與鄧芝一起兵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除此之外,趙雲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別無記載。而小說中被趙雲斬殺的瀚德及其四子更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同時,小說中提到的夏侯楙在歷史上並未出現在兩軍交戰的戰場上。因此,趙雲陷入重圍這個故事僅僅是個故事,並非歷史的真實。
眾所周知,趙雲是《三國演義》作者非常偏愛的一個角色,曾經有過揚威長阪的神技,是位常勝將軍。既然如此,作者又回合為設計了這位常勝將軍幾乎喪命的情節呢?道理其實很簡單,是為了增強趙雲這一藝術形象的真實性。畢竟年紀大了,難有當年之勇。在戰場上單打獨鬥靠的是武藝,陷入重圍拼的是體力。如果作者讓趙雲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萬軍當中尚能像在長阪坡那樣才去自如,這顯然是不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