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沒能成就霸業,與四位奇才棄其而去有很大關係。雖然劉備的身邊已有諸葛亮等奇才,但卻還不足以助劉備奪得天下。劉備曾經謀士參謀多如雲,但卻因種種原因離他而去,如若那些奇才還留於劉備身旁,那蜀漢必能統一天下,何來後來的魏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01田豫
田豫漁陽郡雍奴縣人,早先就因仰慕劉備名望而前來投靠。田豫年少有為,為人處事從容不迫,出謀劃策不在其下,深受劉備的賞識。一九一四年興平元年,劉備經陶謙的推薦,擔任豫州刺史,田豫本應追隨劉備前往豫州,但此時田豫母親病重身旁無人侍奉,在孝義兩難全的情況下,田豫選擇孝道,故而田豫只能忍痛辭別劉備。在離開劉備之後,田豫相繼依附公孫瓚,在公孫瓚敗亡後又投下曹操的陣營。
魏晉南北朝時期,田豫歷事曹操、曹丕、曹芳四代君主,田豫在此階段投身於魏國的邊疆戰事,常年與烏桓、鮮卑、匈奴等夷族征戰,夷族畏懼田豫威名,故常年不敢輕舉妄動,邊疆因此得以安寧。田豫雖才華橫溢,卻因性情孤傲,不在官場中隨波逐流,也不拉幫結派,故而遭到同僚的排斥和君王的不喜,一生官位徘徊邊緣,嘉平四年田豫因病逝。
02陳群
陳群穎川郡許昌縣人,其家族元至祖父近至其父親和叔父皆是享譽海內的大名士。陳群天資聰穎,博學多才,與孔融等名揚四海的大學者皆為至交。並經常與其暢談天下事,陳群所言都令眾人醍醐灌頂,受到世人的追捧。在劉備擔任豫州刺史後,陳群作為謀士參謀追隨劉備左右,劉備對其進言皆為收納。徐州牧陶謙臨終前,將官位禪讓於劉備,陳群勸解劉備徐州乃兵家爭奪之地,此時我等勢微不可將此燙手山芋握於手中,否則將招來無妄之災。
可劉備被徐州這個誘惑深深吸引,對陳群的建議置之不理。劉備興沖沖地接任徐州牧。果如陳群所言呂布便聯合袁術進攻劉備,逼退徐州。經過此事件,陳群覺得劉備的見識淺薄,不堪大任,不是他所要侍奉的明主,便以歸隱山林為由遠離劉備,數年後轉而依附曹操。在推薦人才、諫言國事、定禮制、改革選官制度等方面,陳群竭盡全力為曹操服務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曹魏建立後,陳群又歷盡兩代魏國帝王,陳群因為功績赫赫,官至宰相。而陳群之所以可以流芳百世,是因為他創建了一套影響朝廷根基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這種選官制度為朝廷推送大量人才,但僅限於名門世家子弟,導致寒門難出貴子,所以陳群也是飽受爭議的。
03陳登
陳登下邳國淮浦縣人,出身於貴族世家,其家歷代皆為官僚。陳登多謀善斷、志存高遠,成年仕途一路順暢,陳登曾任東陽縣令、典農校尉,在任期間任勞任怨,功績斐然深受百姓愛戴。當陶謙病重的時候,陳登勸他將州牧一職讓與劉備,並在劉備主政徐州期間,對他傾力支持。
但是陳登在侍奉劉備期間,發現劉備見識淺薄,乃是好高騖遠的人。於是陳登想即時脫身而出另改門庭。等曹操殲滅呂布,佔領徐州後,陳登便歸順曹操。其後3年,陳登作為廣陵太守為曹操效力,不但擊敗了孫策、孫權兄弟的進犯,還為曹操固守敵後方為曹操橫掃天下解決了後顧之憂。陳登隨後改為東郡太守,但不久就病逝,年僅39歲。
陳登逝世後,無人能遏制孫權,孫權的勢力在江東迅速擴大,孫權已成了曹操的勁敵。曹操深感痛惜如若他早日聽進陳登的建議,就不會留下妨礙他稱霸天下的勁敵孫權,陳登的舊主劉備也深感痛失良師。劉備最終沒有好好利用陳登的才能,以致錯失一位能臣良將。直到很多年以後,劉備仍然對此深感悔恨。
04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穎川郡長社縣人,因年輕時年輕氣盛為人打抱不平而犯下罪行,為保性命徐庶迫於無奈改名,隱居於荊州。建安六年徐庶敬仰劉備賢名,故毅然投靠在新野籌軍的劉備。因其謀略不凡被劉備提拔為大謀士參謀,為劉備的大業出謀策劃。6年後又主動推薦諸葛亮,並由此更深受劉備的賞識。208年(208年),曹操在攻打劉備後,因捉拿徐庶的母親,並將其召到,後者無奈地離開劉備。
儘管徐庶曾經為劉備幕僚,但曹操卻極其欽佩徐庶的才華,想要徐庶為他所用,故而徐庶在曹魏陣營沒有遭受到刻意壓制、排擠,但徐庶因對劉備深感愧疚,所以沒有為曹操出謀劃策,曹操氣憤不已所以徐庶最終被降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此官職也屬中等,徐庶也不算是被輕賤。然而在諸葛亮看來,徐庶有輔佐君王的才能,憑他的真才實學,完全可以勝任宰相一職,區區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的職務是對徐庶才學的沒落,最終徐庶擔任御史中丞,最後病故葬於彭城。
《三國演義》徐庶劇照
劉備因自身局限性導致這四位才能可以與諸葛亮一較高下的謀士參謀離他而去,若劉備有這四位奇才輔佐,那天下就如同其囊中取物,輕而易舉之事了。可惜劉備沒能捉住機會,將天下讓於曹操,蜀漢則沒落於歷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