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袁術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這是東漢末年袁氏家族社會影響力的真實寫照。在那個政治動盪、戰火紛飛的歲月,許多優秀士人首選便是袁氏家族,而這個家族主要分為袁紹和袁術兩派。眾所周知袁紹是庶出長子,袁術是根正苗紅的袁氏嫡子。古人嫡庶觀念又十分重,按照此觀念袁術應該更佔據優勢,事實是優秀人才基本上都投奔了袁紹,實在是耐人尋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是兩人對待士人態度不一樣。袁氏之所以名滿天下,主要靠待人能一視同仁、折節下士。史書曾這樣記載「自安以下,皆博愛容人,無所擇揀;賓客入其門,無賢愚皆得所欲,為天下所歸。」袁安是袁氏家族崛起的重要奠基人,自他之下如此待人,最終獲得天下所歸。庶出的袁紹地位不高,但他繼承了祖輩的傳統,「能折節下士」是史書對袁紹的評價,而天下士人的反應是「莫不爭赴其庭」,其程度是「填接街陌」。袁紹如此受歡迎,曾引起中常侍趙忠的不安,要知道這位中常侍是皇帝身邊的紅人。
即使後來袁紹反對董卓外逃擔任渤海太守,天下豪傑爭相歸附於他。這讓他的上司韓馥十分不安,害怕袁紹奪得自己的位置,常常派遣心腹堵他的門。最後韓馥丟掉冀州,也跟袁紹賓客活動有關。相反,袁術的表現就讓人大跌眼鏡了。袁紹忙著結交賓客的時候,他卻與眾紈褲子弟架鷹遛狗,後來也「頗折節」,但很多人才也沒有選擇他。更值得一提的是袁紹「姿貌威容」,這也給他提了不少的分。
再者兩人宦涯不同。袁紹「少為郎,除濮陽長」。郎是兩漢皇帝身邊侍衛性質的官職,雖不是政府正式官員,卻是儲備人才,一旦有空缺,便會出任地方官職,此後官運亨通。中平五年,黃巾軍起義,何進被任命為平定叛亂的總司令。為制衡何進勢力,漢靈帝趁勢設立西園八校尉,袁紹正是八校尉的一員。漢靈帝去世後,他又以司隸校尉的身份,與何進共謀誅滅宦官,而這個時候的袁術才做到虎賁中郎將,也就是禁軍將領之一。
最後當董卓入京後準備更換皇帝,袁紹直接反對,甚至與董卓抽刀相向;逃出京城的袁紹又主持眾諸侯討伐董卓,這也直接導致留在京城的袁氏族人遭受滅頂之災。儘管董卓入京是他的主意,討伐又沒有實質結果,但袁紹也是受盡了天下士人豪傑的吹捧。「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假禍,人思為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為名。」這是史書記載天下人對他的態度。
袁術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袁紹與董卓鬧掰,袁術也逃離了京城,也參與了討伐董卓活動,但他的行為卻讓人鄙視。其一是討伐黃巾軍時,他向漢室的陳王劉寵借糧無果,直接派刺客殺掉陳王;其二是他看到豪傑多歸於袁紹的局面,直接破口大罵「群豎不從吾,而從吾家奴乎。」這當然不會給天下士人豪傑帶來正面好印象。再者漢帝尚存時,袁術便積極謀劃稱帝的事情。至於他的治政能力更不用說,史書直接記載,「初,術在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而不修法度,以掠為資,奢恣無厭,百姓患之。」如此治理,百姓不附,士人們更不樂意投奔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