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那為何最後會被稱為三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那為何最後會被稱為三國?

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那為何最後會被稱為三國?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不讀三國,非英雄者而也。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給我們塑造了眾多的英雄的形象、義薄雲天的關羽、天下無雙的呂布、獨闖長阪坡的趙雲等等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三國」是真「三國」嗎?

其實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當時稱王的諸侯不在少數,袁術在拿到玉璽還直接稱帝,可是他無才無德,在曹操等諸侯得討伐下就被消滅了。

在偏遠的遼東地區,這裡氣候寒冷,又與很多遊牧民族棲息的地方接壤,所以並沒有多少人把眼光放在這裡。但就在這偏遠的地方,也出現了一個王——燕王。燕國的發家要從公孫度說起,公孫度本來就是遼東一小吏,但和當時玄菟太守夭折的兒子年齡相仿,姓名相同而被賞識。

董卓在京城得勢以後,公孫度的年少玩伴徐榮在董卓手下當差,便向董卓舉薦公孫度擔任遼東太守。董卓在瞭解之後,也覺得此人有幾分真才實學,便將遼東太守的官職給了公孫度。

公孫度剛開始在玄菟為小吏,所以遼東的豪門望族都瞧不起他,甚至讓他的兒子擔任一個伍長。公孫度以殺立威,整個遼東的豪族一百多家被滅口,遼東的勢力這才完全歸公孫度管理。

公孫度當政以後,就開始對遼東地區開始澄清吏治,招兵買馬,大肆地擴充自己的軍隊。短短幾年了,伐高句麗,佔據了整個遼東半島,對其他的遊牧民族,也進行了武力征服。兵強馬壯之後,公孫度也漸漸有了稱王之心。

但他也知道自己與魏國的實力相差甚遠,便向曹操俯首稱臣,曹操正忙於中原混戰,也沒有顧及到這個位置偏遠的遼東地區的燕國。就這樣,燕國也過了十幾年的太平日子,公孫度逝世,其子公孫康繼承了父親的王位。

在公孫康當政的期間,他雖然能力一般,但也知道曹操勢力強大,遵循了父親的囑托,繼續向曹操稱臣,遼東的政權還是牢牢地把握在公孫家族手裡。

但公孫康當政沒幾年就去世了,由於他的兒子還小,便將王位傳給了他的弟弟公孫恭,這公孫恭也是一個老實人物,當政期間,沒犯任何的錯誤,燕國也就繼續安享太平日子。

隨著公孫康的兒子慢慢長大,便開始想將自己獨掌遼東的權利,便將其叔父公孫恭囚禁起來。公孫淵上任後,認為自己兵強馬壯,在東吳孫權的使者送禮並封其為燕王時,他將其使者斬殺,並俘獲了一萬多東吳的士兵。魏明帝得知後,十分高興,封其為大司馬。

隨著中原混戰的加劇,身處遼東的公孫淵也想起兵去逐鹿中原,便與魏國斷交。魏明帝得知後,便派毌丘儉前去征討他,但曹魏低估了這麼多年發展的公孫家,去的兵馬並不多,大敗而歸。

在戰勝魏國的軍隊後,公孫淵覺得自己的實力已經可以參加逐鹿中原了,便自立為燕王。開始招兵買馬,先取魏國,在逼中原。但他把魏國的實力想得太簡單了,魏國剛開始的進攻只是試探,在得知公孫淵的實力後,魏明帝便派司馬懿前去剿滅公孫淵。

魏國的軍隊就與燕國打了一仗,便將其主力部隊全部消滅。肯定有人好奇,為什麼燕國招兵買馬這麼久,而且十幾萬的兵馬,怎麼就一觸即敗呢?

總結因為司馬懿帶領的部隊,都是在中原混戰中爬出來經驗豐富的老兵,反看燕國,已經一二十年都沒有和其他勢力作戰了,軍隊裡面基本都是沒有經驗的新兵。在統帥方面的差距也非常的大,一個二十歲左右毛頭小伙子,又有什麼帶兵打仗的經驗呢。司馬懿是一個在三國中以心計而著名的謀將,公孫淵又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呢。

存在幾十年的燕國在公孫淵這一代算是徹底結束了,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沒有什麼記載,但也算是在歷史的潮流中留下了點聲響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