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時期,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曹操對許攸動了殺心?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漢末年時期,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曹操對許攸動了殺心?

曹操能打贏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估計當時也沒幾個人能相信。不過曹操兵少,為什麼能擊敗袁紹的部隊呢?其實曹操如果選擇正面硬碰硬的話勝算就會大打折扣,所以運用得當的計謀才能讓曹操佔據上風。所以當時誰是獲勝的最大功臣呢?起碼袁紹的這個手下是幫了曹操一個大忙,只不過後期他也沒得到一個好的下場。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渠水流,濮水流,兩水相交處,軍旗烈烈隨風響。

這是公元200年(建安五年)的官渡 ,帶著11萬人大軍的袁紹,正在與只帶了2萬軍隊的曹操對峙。

兵力懸殊如此之大,袁紹一方的文武官員們,都自信滿滿的想要將曹軍一舉殲滅,只有謀士參謀許攸 是個例外。

許攸此時正在打算著,要改投到曹操帳下。

也不怪許攸三心二意,實在是作為一個大型集團的董事長,袁紹這個老闆做的實在是不到位。

雖然袁家「四世三公」的家世和名頭都是最響的,公眾號召力和已經聚集起來的兵力也都是最強大的,但袁紹和袁術這兩個繼承人,確實不是做優秀領導人的苗子。

就從許攸的視角來看,他作為當時袁紹集團內與田豐、荀諶並列的「三大謀主」之一,地位相當於集團高級總監,卻沒有一次的獻計獻策被袁紹所採用,這也太不給人面子,也讓許攸心裡不是滋味了。

遠的不說,就說這次在官渡,許攸截獲了曹操的一封發向後方的催糧密信,信中明明白白地寫著,曹軍糧草不濟。

於是許攸興沖沖地去向袁老闆出謀劃策:

老闆你看,我們對家那邊缺兵少糧的,所有兵力全都在眼前跟咱們僵持著呢,所以許都那裡的防備一定很空虛。

如果這時候咱們派一支隊伍輕裝前進,連夜奔襲,一定可以趁機佔領許都,還可以把正在許都內的皇帝搶過來,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就玩不下去了。反之,咱們袁氏集團就可以「奉天子之命」,名正言順地討伐其他人了呢。

而且,就算許都之戰曹操沒有立刻潰散,咱們也可以在官渡這裡同時發起進攻,讓曹操他們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最後的勝利一定在咱們這裡啊。

可惜,袁紹不同意。

《漢晉春秋》記載:「紹不從,曰:『吾要當先圍取之。』攸怒。」

就是袁紹說別的我不管,我一定要先圍攻捉住曹操,然後許攸生氣了。

這一生氣,他就想起了「舊賬」。

兩年前,許攸剛剛入職袁紹集團時,就曾經力勸袁紹與曹操結盟。畢竟三個人都是從年幼時就在一起玩的發小,能夠併力前行,豈不是美事一樁?

袁紹卻不聽,直到如今兩軍對陣,他還是不聽許攸之言。

其實,袁老闆雖然沒什麼御下之道和管理藝術,也經常剛愎自用,但這次許攸分兵的建議,因為之前另一謀主田豐也提到過類似的策略,所以最後袁老闆還是「口嫌體正直」地採納了的。

結果是派出去的軍隊被曹仁打了個落花流水。

但壞就壞在,許攸不覺得這是自己的謀略出了問題,他覺得,那明明是領兵的將領能力不行。

事實上,許攸才智向來出眾,他的計劃也確實是個好計劃,失敗的關鍵在於,許攸的 自以為是 。

這四個字,讓他忽略了袁紹集團的具體情況,如果沒有足以將理論完全實施的硬性條件,再完美的理論,也只是紙上談兵的空想罷了。

袁氏集團缺大將,這一點盡人皆知,已經坐到高級總監位置的許攸,偏偏因為自己的自以為是,而將這一點忽略了。

然後,因為留守鄴城的審配處置了許攸的幾個犯法的家中人,許攸的怒氣值被激發到了滿值,就直接臨陣倒戈去投奔了曹操。

眾所周知,曹老闆向來御下有方,求賢若渴,像是一個好領導的樣子。

當許攸去到曹氏集團時,曹老闆果然給予了他極高級別的尊重,一邊喊著「子遠(許攸的字)來了,大事可成」,一邊「倒屐跣足以迎」,甚至還要「屈身下拜」。

堂堂一個集團大老闆,鞋都顧不上穿就來迎接自己,還屈尊給自己恭敬地行禮,許攸一見,臉上十分有光,虛榮心也得到了滿足。

甚至在兩人對話時,許攸也保持了很高的姿態。

在曹操有心隱瞞一些軍情時,他直接毫不客氣地對著曹老闆嗆聲道:

老朋友大概是存心不想打敗袁紹吧?怎麼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講實話?

硬要逼著曹操低頭承認自家軍隊快撐不下去了,許攸才將自己的計策和盤托出。

他向曹操先後兩次獻計:

一是基於對袁紹部將淳於瓊好酒貪杯的瞭解,建議曹軍組織一支精兵,詐稱為袁軍護糧部隊,夜襲烏巢,乘機盡毀其糧草輜重,達到動搖其軍心,使之不戰自亂的目的。

二是袁紹死後,讓曹操揮師攻打冀州,又從速戰速決考慮,建議決漳河之水倒灌城池,使袁紹軍隊戰鬥力消磨殆盡以取之。

曹老闆聽取許攸之言後,實施照做,將袁紹的十一萬大軍一直殺到只剩下了個零頭一萬多,並奪取了重要根據地——冀州。

見自己的計謀如此有成效,許攸開始沾沾自喜了。

他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成了曹氏集團中功勞最大的功臣,曹老闆也對自己尊敬有加,自己的人生功成名就,地位無可動搖了。

許攸忘了,曹氏集團最不缺的,就是良將和名士。

而他所依仗的舊情和功勞,並不足以讓他在集團中永遠站穩腳跟,更何況,許攸還多次將這種自以為是,放到了檯面上。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曾這樣點評:「許攸就有點自己找死,他既恃舊,又恃功。」

這話是沒錯的。

許攸總認為官渡之戰曹操能贏全是他的功勞,再加上早些時候他就認識了曹操,自以為感情深厚,便屢次輕慢曹操。多次在眾人面前,不分場合地直呼曹操小名,還說:「阿瞞呀,沒有我,你就得不到冀州了。」

曹操是什麼人?

那是城府極深的當世奸雄。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曹操會笑著對許攸說:「是啊,你說的對。」

但是,一個當老闆之人被下屬這樣屢次挑釁,換成誰都會心裡有火。

終於,到了曹操攻下鄴城時,許攸又指著鄴城城門對曹操身邊的人說:「這姓曹的一家人要不是有了我,就進不了這個門啦!」

曹操便再也忍不下去了。

《三國演義》中說是暴脾氣許褚發怒殺掉許攸,曹操罵了許褚幾句就算了,但其實,歷史上的許攸,的的確確是被曹操所殺。

這在《三國誌》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三國誌·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裴松之注引《魏略》中,也有相關史實。

可憐許攸這一代智謀之士,就像顆流星劃過,閃耀匆匆,墜落更匆匆。

但說許攸這個人,是死於他自己的自以為是上,大體是不冤的。

曹老闆氣量大的時候非常大,稱得上是「宰相肚裡能撐船」。

當時,那個把曹氏祖宗都大罵了一個遍的陳琳,曹操饒了;把自己最鍾愛的長子玩死了的賈詡,曹操也一直以禮相待。

他會因為幾句冒犯的話就下手殺謀士參謀?

要是這麼情緒化他就不是曹操了。

實在是因為許攸的自以為是,犯到了曹操的死穴。

曹老闆是有宏圖大志的,他想要建立的是一個全國最大、最有實力的高水平政治軍事集團。

這樣的集團,最不能夠存在的,就是將自我意志放在第一位,不顧集團整體的和諧合作,整天挑事的不安定分子。

許攸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這種不安定分子的特徵。

但如果僅僅如此,曹操或許會冷落許攸,但也不一定會殺掉他。

真正促使曹操動了殺心的,正是許攸的自以為是。 許攸認為,沒有他許子遠,就沒有新曹氏集團。

也就是說,他將自己的位置,擺在了所有人之上,甚至擺在了自家老闆,以及老闆全家之上。

許攸甚至還對曹老闆有著極度不切實際的幻想,他覺得這個已經獨霸一方的諸侯還是當年那個跟自己一起浪蕩的發小,應該無條件包容自己,即使當眾臉面被打,還被打了許多次,也不應該翻臉。

這怎麼可能?

如果像許攸這樣混職場,怎麼可能不被幹掉?

不論古今,上位者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的權威被挑戰。

因為作為領導者,要想能夠順暢地管理下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足夠的權力和威信。

尤其是對於曹氏集團這樣處於創業初期的團體而言。

曹老闆能夠以宦官後代的「污點背景」,從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他辛辛苦苦一點點積累而起的權威。

身先士卒、禮賢下士、虛懷若渴、虛心納諫、統籌四方、當機立斷……每一點優秀品質和才能的樹立,都付出了曹老闆許多年的心血,怎麼能讓一個許攸,就這麼整天放嘴炮給轟出個差錯來?

何況,許攸之所以在跳槽的第一時間就受到重用,也並不是曹老闆有多麼看好他或者念舊情,而是因為他曾經是袁紹集團的高級總監,掌握著第一手情報,且出現的時機正好時曹氏集團的危機時刻。

適逢其會而已,沒想到許攸當了真。

不知道飽讀詩書才智出眾的許攸,還記不記得《戰國策》中的那句話:「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千百年過去,官渡的風雲已平息,唯應記取,有個叫做許攸之人,用他自己的生命告訴了我們:古今職場中,自以為是,最不可取 。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