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不死,諸葛亮就可以與關羽一起經營荊州。先把荊州南四郡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然後南征佔據交州,繼而平定南中,這樣就可以把荊州、交州、益州連成一體,經過一系列改革措施,發展經濟,為劉備積蓄足夠的經濟、軍事實力,等待龐統與司馬懿決戰。諸葛亮加強與孫吳的聯盟,趁孫吳北征曹魏之際,不斷在襄樊方向用兵,蠶食荊州屬於曹魏的地盤,逐步控制整個荊州。劉備在龐統的輔佐下,順利取得成都,然後回兵漢中,進而提前諸葛亮後來從事的北伐事業,借助馬超的勢力,輕而易舉佔據西涼,形成孫吳、荊州、西涼三面夾擊曹魏的局勢。
司馬懿號「塚虎」,這也並非虛名,曹操言:「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大用」,為何其子曹丕,其孫曹睿,為何還是得重用司馬懿呢?只能說明,當時曹魏政權,在軍事上無人能在蜀漢北伐過程中抵擋蜀軍,在天時上司馬懿必定得出,且能力確實在曹魏政權中無人能及了。
龐統去獻連環計,被徐庶一眼就看出了目的所在,可見其計謀、說辭也就那麼回事。曹操不是沒想過火攻的問題,而是認為隆冬十二月不會有東南風。這也可以看出,龐統的連環計其實也不算什麼高明的東西,換個人去一樣可以。落鳳坡事件更是說明了這個人不太靠譜。諸葛亮駐守荊州,讓龐統隨著劉備去打兩川,其實已經是把功勞讓給龐統來做了。可是龐統竟然認為諸葛亮有爭功的嫌疑,輕率冒進,這才導致了自己被射殺在落鳳坡下,可見其軍事判斷與政見洞察都屬於很一般的角色。
龐統激進狂放,諸葛亮穩重,司馬懿內斂陰狠,這樣的性格也表現在軍中,龐統在軍事進攻方面更有天賦,諸葛亮更善於後勤保障,而司馬懿善於坐鎮中軍,如果龐統活到北伐,諸葛亮坐鎮後方,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很有可能會施行,但損失可能會極為慘重,換句話說,龐統統軍北伐,會用險,如果成功將是大勝,但勝利概率小,且損失會極大,如果一擊不勝,那蜀國隨時會有滅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