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說起智謀之士,評價最高的當然是臥龍和鳳雛,水鏡先生司馬徽有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諸葛亮是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說擺足了架子。同樣級別的龐統就比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後是見孫權,最後是歸劉備。在孫權、劉備那裡一開始都沒有得到重用,而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長的太醜,而這個原因,在面見孫權的時候,顯得尤為突出。
當孫權見到龐統的時候,看到龐統「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興。為何孫權這麼重視人家的長相呢?
這就要結合漢朝以來的品評人物的風氣來說了。東漢以來,品評人物有兩大標準,一個是「容止」,一個是「精神」,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很看重一個人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見,內在美沒有三五個月誰又能知道呢。像諸葛亮第一眼就讓劉備動心?「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在劉備眼中,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像東吳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風度翩翩,於是吳人才會稱呼周瑜為「美周郎」嘛。可以說,漢末魏晉以來,但凡官員,長相都至少是平頭正臉,這是品評人物,甚至是選拔官員的一項基本原則。
於是,長相醜陋,朝天鼻,黑面孔的龐統,不受歡迎,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過,孫權畢竟是一位有英雄氣質的君主,不會完全因為長相而把龐統一棍子打死。
龐統真正得罪孫權,是因為貶低周瑜,抬高自己。
孫權問龐統,平生所學,以什麼學說為主?在當時,無非是儒學,法學,兵學等等。可是龐統卻說:「不必拘執,隨機應變。」這個不必,孫權聽了就更加不開心了。不必就是何必,何必一定要拘泥是什麼派別的學說呢?我龐統是無門無派,隨意應變而已。龐統的這句話,很明顯有輕視孫權的意思。
但是,孫權依然忍著。
孫權看到龐統這夢看重自己,就使出自己殺手鑭,抬出自己的偶像周瑜來了。他問龐統,你的學問比周瑜周公瑾怎麼樣呢?
龐統聽了笑著說:「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龐統的語言中沒有直接說自己如何高出周瑜,但是卻笑著回答,在一向崇敬周瑜的孫權看來,龐統的笑就無異於是嘲諷,無異於說周瑜算什麼呢,怎麼能和我相比。
於是孫權就很不開心了,告訴龐統,你先下去吧,等以後有機會我再用你好了。
於是,龐統知道自己沒戲了,長歎一聲出門了。
應該說,龐統的狂傲,讓他失去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
但是,龐統在東吳出仕的機會並未斷絕。孫權說話也還留有餘地,「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以後有需要,孫權還是會來找龐統的。
可是,由於魯肅的一番話,完全堵死了龐統在東吳的仕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