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到底為蜀漢做了哪些貢獻?龐統的實際地位怎麼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龐統到底為蜀漢做了哪些貢獻?龐統的實際地位怎麼樣?

龐統到底為蜀漢做了哪些貢獻?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現代人看待歷史一般有兩種誤區,一種人看到什麼信什麼,不分正史還是野史;第二種人往往會反其道而行之,大家都說好的、熱門的人物,他就會說不好,偏門的、對歷史貢獻小的人物,他就會為其平反,誇張冷門人物的重要性。比如諸葛亮,已經被民間弘揚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於是就有相當多的人開始貶低他,沒錯,演義的成分確實多,但是也不能矯枉過正,畢竟諸葛亮真的算是一位出色的內政方面的管理專家。而像郭嘉、龐統這樣的人物,在當代網絡上又被無限地拔高,本文就從正史角度客觀的看待一下龐統的歷史地位。

諸葛亮與龐統並稱「臥龍鳳雛」,在劉備帳下的官職也是相同的,都是軍師中郎將。但是下場不同,鳳雛早早去世、諸葛亮托孤護蜀。

原本龐統只是周瑜手下的一個功曹(就是個低級從事),本來二分天下的趨勢因周瑜暴病而終結,當時龐統作為營中信使跑回東吳送喪,期間本來很平淡的一件事,卻被史書寫成表現其能力的時刻,而這種表現全都體現在清談議論,沒有一件實在玩意兒,也沒有幹過一件事。總結這一記載就是說,龐統臨走的時候一群東吳名士來送他,龐統對他們一一評價一番,顯得龐統智商很高,如此而已。我想說,評頭論足誰都會,現代人叫他們「鍵盤俠」。

在東吳沒混好於是去投靠劉備,劉備給了他個縣令,他通過故意不理政務來提醒劉備自己是個大才,自己被委屈了。而劉備不吃這套直接將其免職,其實劉備做的也對,縣令都幹不好何談幹大事?再者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樣不從基層做起,老想著一步到位,那麼對於那些一步一步苦熬苦夜幹上來的人豈不太不公平?後來魯肅寫信給劉備說龐統不適合幹這種小官,劉備依然不信。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劉備確實是個了不起的領導人才,「臥龍鳳雛」的名號在他三顧茅廬之前便耳熟能詳,但正等鳳雛來到他面前,他卻還是只相信事實,而不信傳說。當初請臥龍也是經過長談之後才決定重用的。直到諸葛亮也在劉備面前說龐統的好話,劉備才將信將疑,而且並沒有直接提拔龐統,而是也把他叫來深入交流一番,發現確實有才幹之後,才給他安排了個治種從事的官職,這個官職的意思就是——州牧的輔佐者。當時劉備是自領荊州牧,因此這雖然是集團中央官職中最低的,但起碼進了「核心領導層」。

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跟隨劉備西入川蜀。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做自己的盟友,當然也是想拿劉備當槍使。劉備也認識到荊州經過曹操的南征之後,已經在人口上大大減少,很多土地要想恢復生產也需要幾年時間,而且地理位置上處於曹操、孫權、劉璋的中間,無論誰打誰都得經過荊州,特別的尷尬和危險。龐統勸劉備拿下益州,而劉備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態度,並沒有下太大決心。於是留下諸葛亮和關羽留守荊州,劉備帶著龐統和其他將領西入益州。

他們並沒有直接到達成都,而是在半路上就被劉璋前來迎接的人馬截住了,表面上高潔遠迎,實際上防範在心,劉璋設下酒宴跟劉備表明心意,意思就是你帶來的這些軍隊的糧草我都包了,然後呢,你去給我打張魯。劉璋就率人回了成都,劉備就暫且就近駐兵到了葭萌關。

劉備也不傻,他也不可能輕易被人當槍使,但是在葭萌關住了整整一年。你想想在那個兵荒馬亂、天下大事瞬息萬變的年代,在那裡空耗一年也是挺無所事事的。住這一年劉備有兩個考慮,一方面遠離荊州戰亂地,確保自身安全;第二隻要他的兵馬在這裡一天,就可以無償地享用劉璋的糧草,如果不打仗省吃儉用點,甚至還可以把省下來的一部分撥回給荊州的諸葛亮關羽。基本上可以算是借益州的國庫,養荊州的兵馬。而且劉備是非常想拿下成都的,但是苦於沒有具體方案。

龐統給出了上中下三策,分別是:上策直取成都(看起來確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在劉備駐地與成都之間有一關口被益州倆著名將領把手,中策就是假裝自己想回荊州,請這兩位著名將領前來赴死,然後再進軍成都;下策是回荊州,以後慢慢再圖益州(是不是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所謂上策就是進、下策就是退,只有中策還稍微涉及點智商,這種論述與人才輩出的三國同時代其他著名謀士參謀,如荀彧、賈詡、程昱等實在無法相提並論。自然劉備選的是中策,一路直指成都進軍非常順利,但在包圍雒城時,龐統率軍攻城被箭射中去世,當時他只有36歲。

當時那個年代有不少人評論他有能力,可見他的能力必定是有的,如果他能多活幾年,能跟隨劉備在實戰中得到更多的見識的話,或許日後是個大才。但其跟隨劉備只獻一計一策,且技術含量不算太高就匆匆離去了。沒錯,攻打成都、奪取益州奠定了劉備的蜀漢基礎,對於三分天下有其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這一策略早在隆中對時諸葛亮給規劃好了的,何必鳳雛來勸?也就是說歷史上沒幹那麼多出色的事,你想為他生硬的拔高都拔不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