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到底做出了什麼貢獻 龐統為什麼能和諸葛亮齊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龐統到底做出了什麼貢獻 龐統為什麼能和諸葛亮齊名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龐統,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龐統年紀輕輕為什麼會早早逝世?龐統到底做了什麼事情?龐統為什麼和諸葛亮齊名?

東漢末年,天下未分之時,天下大多數人都想功成名就,掙得一份屬於自己的功名祿利,為此拋頭顱灑熱血,但有的卻不這樣想,有著天大的本事,卻只想種種田,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其實諸葛亮就是這樣的,只是無可奈何被劉備請出山。

除了諸葛亮,水鏡先生司馬徽,也是這樣的人物,並且他早已是成名的隱士,才能過上平靜的生活,因為名聲在外,龐統有一天想去拜訪他,走了兩千里路,到了司馬徽家中,正好看見司馬徽在採桑葉,而龐統就這樣站著與司馬徽,聊了一天一夜,因此成了歷史上所謂的,桑下之論。

在這一場談論中,各自有各自的看法,雖然彼此觀點不同,但是依舊對龐統之才,佩服不已,因此水鏡先生才會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同時也成就了龐統的名聲,後來龐統去了東吳發展,在周瑜手下做事,但是又被魯肅一封信,連人帶城打包給了劉備,同時他也算是,和諸葛亮是一脈的人。

所以劉備與龐統見面談話後,對其很是看重,對龐統也很信任,所以曾經有過一次這樣的談話,劉備問他:"你做過周瑜的功曹,上次我到吳國,周瑜想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龐統為人很有原則,懂得為誰做事,又該忠於誰,便回答道:"確有此事。"這個回答很讓劉備滿意,同時也更信任龐統。

當時的益州牧是劉璋,但法正卻建議劉備拿下益州,有益州就有大業之基,但劉備很猶豫,因為他與曹操水火不容,還說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的缺點就是我的優點,所以才有人追隨於我,如果我取了益州,這不是失信於天下人嗎?

其實,劉備除了怕失信於天下人,沒了「仁義」這個名頭,還擔心自己實力不足,難以拿下益州,到時進退兩難,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但龐一統番話卻安了劉備的心,他說:「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

其實這話挺有意思的,龐統說劉備不取益州,不失信於人雖也合理,但是如今世道不一樣了,亂世中不應該墨守成規,凡事要懂得隨機應變,如果拘泥於仁義規矩,便會一事無成得不到進步,而且吞併愚昧的勢力,再用仁義道德來治理,又怎麼會失信於人,如今時機已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反正總會有人取走。

這一番話把劉備的思想盤活了,讓其思想得到昇華,也為以後稱帝打下基礎,因此龐統對劉備的作用還是挺大。之後還為劉備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並且說明只要按計策行事,足以奪取益州,也安了劉備兵力不足的心,讓劉備信心十足,取得益州作為漢蜀的根據,得以稱帝。

本來龐統因為水鏡先生,僅僅名聲堪比諸葛亮,但因為這事讓其名聲有了依據,只是因為他去世的早,說不定還能輔佐劉備,走得更遠,獲得更高的成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