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屢敗的諸葛瑾是怎麼成為孫權心腹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屢戰屢敗的諸葛瑾是怎麼成為孫權心腹的?

寄沈仲居進三國誌(劉過)

十年鉛槧鬢絲秋,獨抱成書四海游。

三國諸人應夢裡,一番公案又從頭。

諸葛瑾這個人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弟弟就更被人所熟知了,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諸葛亮有平復南中叛亂、五次北伐的戰績,在政治上的建樹更是十分突出。相比之下諸葛瑾似乎是什麼事情都沒辦成功過,人們一想到他,首先想到的是諸葛亮的兄長而已。但同時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也可以說是位高權重,最後的履歷是東吳的大將軍、左都護,還有一個虛領的豫州牧。在位次上,諸葛瑾這個大將軍僅次於陸遜的上大將軍;在軍權上諸葛瑾和陸遜並列為左右都護,可以說是為高權重。那麼諸葛瑾有什麼樣的魅力或者本事,能夠取得這樣的地位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諸葛瑾的仕宦生涯

諸葛瑾和諸葛亮是哥倆,是徐州琅琊人。當時曹操和陶謙之間的戰爭太過激烈,對徐州的破壞非常大,諸葛瑾就南下避亂到江東,至於諸葛亮先是跟著叔父諸葛玄到江東的豫章郡,後來被豫章太守朱皓驅逐,就往依劉表,在荊州深深扎根了。通過聯姻的方式,諸葛亮在荊襄地區的人脈關係網絡非常發達和健康,諸葛瑾卻沒有這樣的優勢。那麼諸葛瑾是如何得到孫權的青睞,從而進入江東集團的呢?緣於孫權的姐夫弘咨。

諸葛瑾在《詩經》、《尚書》、《左傳》上有研究,在儒家經學上有一定的造詣,同時諸葛瑾的形象非常好,「有容貌思度」,具有名士風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名士是非常吃香的,也是一些人走入仕途必須要塑造的「名片」。當時弘咨接觸了諸葛瑾,被諸葛瑾的風貌所折服,向孫權舉薦。諸葛瑾因此進入江東集團。

諸葛瑾做過孫權的長史、中司馬,幫助孫權處理軍政事務,顧問應對;呂蒙去世後,孫權又讓諸葛瑾做南郡太守,駐守在公安;在黃武元年(即公元222年)的時候,諸葛瑾從綏南將軍遷為左將軍,獲得假節的權力;在黃龍元年(即公元229年),諸葛瑾遷為大將軍,擔任左都護,達到了仕宦生涯的巔峰。官職上大將軍僅次於陸遜的上大將軍,陸遜畢竟居功至偉,這個沒有辦法比;而實權上兩個人分別為左都護和右都護,地位相當。可見諸葛瑾在東吳政權中確實是位高權重,雖然不能與總攬蜀漢軍政大權的諸葛亮相比,但也算是金字塔的塔頂。

諸葛瑾收穫的失敗

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很高,在歷史上也很有名氣,然而他在很多戰役或者任務上表現得並不盡如人意。在外交上,諸葛瑾兩次與蜀漢或者劉備集團溝通,一次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劉備那邊剛剛拿下西川,孫權派諸葛瑾出使,名義上是聯絡感情,實際目的還是討要當初借出去的荊州的一些郡縣。諸葛瑾表現得大公無私,除了公事以外避免與諸葛亮見面,但最終目的還是沒達成,後來雙方爆發的戰事,呂蒙襲取荊南三郡,加上曹操在漢中的威脅,促成「湘水之盟」的訂立;第二次是孫權趁關羽北伐襲取荊州,劉備率軍伐吳。諸葛瑾向劉備寫信請和,起到的效果也是約等於零。

當然在荊州歸屬問題,以及問題徹底爆發出來而產生的後果上,主要還是受劉備和孫權兩個政權的意志的左右,外交手段很難解決。所以也不好在這個方面苛責諸葛瑾。但是在與曹魏的作戰上,諸葛瑾的表現不佳。諸葛瑾先後參與了「江陵之戰」、「石陽之戰」、第四次「合肥之戰」、「芍陂樊城之戰」,其中在「江陵之戰」被夏侯尚擊敗;在「石陽之戰」被司馬懿擊敗;在第四次「合肥之戰」中雖然不致大敗,甚至小有斬獲,但卻是陸遜的功勞;在「芍陂樊城之戰」中和朱然等人一起被司馬懿愉悅送走。這些戰役中完全沒有諸葛瑾的亮眼表現,反而是朱然(「江陵之戰」、「石陽之戰」)、陸遜(第四次「合肥之戰」)、朱異、張休、顧承(「芍陂樊城之戰」)等東吳將領的表現的舞台。可以說諸葛瑾在軍事上的作為也是寥寥。

諸葛瑾為什麼能夠成為孫權的心腹?

諸葛瑾在軍事上的能力不足,也沒有足夠厚的功勞簿,那麼他是如何成為孫權的心腹,以及東吳的股肱大臣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諸葛瑾與孫權的關係匪淺

不得不說,諸葛瑾能夠有這樣順利的仕宦生涯,與孫權的個人意志有絕對的關係。諸葛瑾雖然軍事能力不夠,外交上的才華也不見得高,卻有極其優秀的情商,善於與孫權締結良好的關係。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看動東吳的大老元臣張昭,因為有脾氣總和孫權對著幹,到最後丞相的位置沒有他的份;同樣暴脾氣的虞翻對孫權不假辭色,讓孫權一竿子流放到偏遠的交州。與上位者交流,一個優秀的佐臣既要保持正直的品性,又要具備圓滑的語言藝術。諸葛瑾就做到了這一點。

諸葛瑾與孫權交流的時候,並不像張昭那樣剛猛,如果兩個人意見不合,諸葛瑾也不會執著於這個分歧,先是用其他的話題岔開,氣氛緩和之後再旁敲側擊地迂迴回來。直言進諫固然是一種美德,但往往不如這種如沐春風的方式。諸葛瑾用這種方式,既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又加強了與孫權之間的感情。孫權也是絕對信任諸葛瑾的。有這一層關係在,諸葛瑾的仕途自然是一帆風順。

二、諸葛瑾是以德服人的典範

上位者可以用才華駕馭屬下,用功勞壓制屬下,也可以用德行折服屬下。諸葛瑾就是後者。僅在《三國誌·吳書·諸葛瑾傳》中就記載諸葛瑾為朱治、殷模、以及把孫權氣得要砍人的虞翻求過請。可見他是一個寬和的人,與東吳群臣的人際關係也很良好。同樣的人物還有蜀漢的第二任「丞相」(大司馬錄尚書事)蔣琬。蔣琬的才能不如諸葛亮,卻是一個賢德之人。別人嘲諷蔣琬,蔣琬心中毫無波瀾,唾面自乾;蔣琬在病重的時候,甘於將權力讓給費禕,好完成下一次職權的交接。所以蔣琬也得到後人的認可,與諸葛亮、費禕、董允並列為「蜀之四相」。

除了人際關係上,諸葛瑾本人的道德也是沒有瑕疵的。《吳書》中特意強調:「謹才略雖不及弟,而德行尤純。」上位者到底是德重於才還是才重於德,這個不好說。但德和才無疑都有各自的優勢。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更容易獲得士人的崇拜,也能夠讓部下對自身的行為作出更多的自發性的規範。這是諸葛瑾的一個很大的優勢。

三、諸葛瑾是淮泗集團的代表人物

言及東吳的政治格局,有一個問題繞不開,就是其他州郡而來定居江東的淮泗集團和江東大姓之間的一種潛在的競爭關係。就如同劉焉用「東州士」壓制益州大戶;蜀漢政壇上以荊州集團為主體一樣,孫權在早期也是更加側重扶持淮泗集團的人物。畢竟他們在江東沒有根基,關係簡單,更願意依附孫權,也更容易控制。這種競爭關係在孫權屢次北伐無果,不得不局限於江南的情況下也愈發的明朗。

隨著時間的推移,淮泗集團人物逐漸凋零,缺乏新鮮血液的補充,孫權不得不將重心逐漸向江東大姓過渡一些。有學者認為,陸遜能夠上位也是這種趨勢造成的結果。但是即便如此,孫權也需要一些淮泗集團出身的「自己人」來制衡江東大姓。諸葛瑾能夠步步高陞,與自身的政治立場或許也有一定的關係。

四、諸葛瑾與諸葛亮的關係

雖然在荊州問題上,孫權和劉備大動刀兵,還殺掉劉備集團的重要人物關羽。然而這歸根結底是因為荊州佔據的水利對揚州造成威脅,引發孫權強烈的不安。在荊州到手之後,東吳和蜀漢之間的矛盾明顯淡化,雙方重新回到同盟的軌道上。諸葛瑾作為諸葛亮的兄長,雖然兩個人盡量避嫌,但是這層關係是真實存在的。後來諸葛亮和諸葛瑾也經常同書信,信中不乏一些軍國大事。孫權重用諸葛瑾,或許也有向蜀漢釋放友好的信號的作用。總而言之,諸葛瑾雖然戰績草草,但是能夠一路高昇到與陸遜同一級別的地位,這種看似不合理的人事調動,其實背後也是有很多合理的緣由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