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為什麼會被被曹操賜死?他做了什麼事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崔琰為什麼會被被曹操賜死?他做了什麼事情

名士崔琰說一句讓人困惑的話,被曹操賜死,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戰不休。群雄爭戰,若想制霸天下,自身要英明神武,還需要有謀士參謀,武將盡力輔佐。此外,如果能拉攏到一些名士,也能增添不小的助力。名士,就是有名之士,雖然謀略,武力稍有不足,但是學問高深,萬人擁戴。雄主如果得到名士,不但可以咨詢國策,還贏取了不少民心。

崔琰,東漢末年清河郡人,是一位名士。崔琰年少時,樸實木訥,喜歡擊劍習武,後來拜大文學家鄭玄為師。當時天下大亂,鄭玄帶崔琰等弟子避難,因為糧谷匱乏,鄭玄便遣散眾弟子。崔琰在外遊歷幾年後歸家,以彈琴讀書自娛。

大將軍袁紹聽聞崔琰的名聲,於是徵召他做官。袁紹軍紀鬆弛,不少士兵盜墓求財,崔琰勸袁紹約束士兵,施行仁德。曹操奉迎天子到許都,鄭玄勸袁紹臣服,而袁紹不聽,其後袁紹在官渡戰敗,憤恨而死。袁紹的兩個兒子爭權相殺,都想得到崔琰,而崔琰稱病推辭,於是獲罪被囚禁。

曹操擊殺掉袁紹的兩個兒子,當了冀州牧,徵召崔琰為官。曹操對崔琰說:「昨夜查戶籍,得到30萬之眾,所以冀州稱得上是大州。」崔琰說:「如今天下分崩離析,白骨遍地,王師來到,我沒聽到明公要施行仁德,救苦扶難的話語,而只聽到明公計算兵馬的話語,這難道是冀州人民所期望明公的事嗎?」曹操當即變了臉色,向崔琰道歉,而賓客們也都大驚失色。

曹操征討并州,留崔琰在鄴都教導曹丕。曹丕出去打獵,興趣全在獵物上。崔琰勸諫說:「放縱玩樂,會讓人民失望。您的父親在外冒死征戰,您應該思考自己的身份和責任,端正身心,發揚美好的節操。希望您燒掉獵裝和獵具,滿足眾人的願望,不要讓老臣獲罪於天」。曹丕聽從了,並說:「以後我再犯這樣的錯事,請您再次教誨。」

曹操當了丞相,崔琰被任命為東曹,權力很大,掌管很多官員職位的變動。曹操建立魏國後,崔琰當了有實權的尚書。

當時曹操在立太子一事上頭疼,不知該立曹丕還是曹植,於是秘密咨詢群臣。只有崔琰信不封口地答覆說:「應該立曹丕,臣以死堅守原則。」當時曹植已經娶了崔琰的親侄女。曹操欣賞崔琰的無私和名節,慨然歎息。

崔琰聲音洪厚,姿容英俊,眉目疏朗,須長四尺,儀態威重,被群臣敬仰,也被曹操忌憚和敬重。

曹操雄霸北方,聲名大振,匈奴派使者送禮,並求見曹操。曹操讓英俊雄偉的崔琰代替自己接見使者,而他自己假扮成帶刀侍衛。接見完畢後,曹操派人問匈奴使者有何印象,使者不假思索的說:「魏王儀表堂堂,神態高雅,但旁邊的帶刀侍衛,氣度威嚴,不是凡人,是真英雄!」

崔琰有知人之明。當初崔琰與司馬朗結交,司馬懿正年輕,崔琰對司馬朗說:「你弟弟是個人才,你比不上他」。崔琰堂弟崔林,默默無聞,被人輕視,崔琰卻說:「崔林大器晚成。」涿郡的孫禮、盧毓剛進入魏王軍府,崔琰又說:「此二人可以做三公。」後來崔琰的話全都應驗了。

崔琰曾經舉薦過巨鹿人楊訓為官,楊訓雖然才能不高,但清廉守節。後來曹操當了魏王,楊訓寫表文為曹操歌功頌德,於是有人說楊訓趨炎附勢、虛偽,又借此說崔琰舉薦人才不得當。

崔琰檢查了楊訓的草稿,寫信給楊訓說:「檢查了你寫的表文,做的事很好而已!時間啊時間,會有變化的時候。」

有人上告說崔琰這幾句話是傲世、怨恨、咒罵的行為。

曹操聽聞後,大怒的說:「諺語說『只不過生了個女孩而已』,『而已』不是一個好詞。『會有變化的時候』,意義不恭順。」於是曹操治罪,罰崔琰為勞動的犯人。

曹操派人監視崔琰,得知崔琰沒有屈服的神情,便下令:「崔琰雖然服刑,卻與賓客交往,門庭若市,接待賓客時鬍鬚捲曲,雙目直視,好像很憤恨的樣子。」於是賜崔琰死。

那麼曹操是怎樣理解崔琰那句話的呢?崔琰寫給楊訓,因此殞命的原話是:「省(xǐng )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省」是檢查的意思,「耳」是「罷了,而已」的意思。

曹操解釋崔琰這句話,用了諺語「生女耳」,意思是「生了個女孩而已」。古代重男輕女,婦女生孩子,眾人來慶賀,如果主人說:「生了個女孩而已」那麼表示主人內心不滿,不希望是個女孩。如果是別人說:「生了個女孩而已」則表示此人心中不服:「生了個女孩而已,有什麼了不起。」不管怎麼說,都不是好話。

崔琰說「事佳耳」,意思是 「做的事很好而已」。按曹操理解,就是崔琰對楊訓寫表文歌頌魏王而不滿或不服,如果是這樣,那麼崔琰也反對曹操當魏王。在《三國演義》中,崔琰就是反對曹操當魏王而被殺的。

崔琰說「會當有變時」,意思是「會有發生變化的時候」, 按曹操理解,就是「會有發生變故的時候」,就是說會發生對曹操不利的事情,比如宮廷政變,部下叛變等。

那麼崔琰那句話的本意是什麼?按我的理解,崔琰有知人之明,應該不會看錯楊訓,那句話是安慰楊訓的。崔琰是安慰楊訓說:「你寫的表文只是很好而已(沒有其他不好的問題),到時候會發生變化(你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同)。」括號內就應該是崔琰話的弦外之音。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崔琰之死,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他那句讓人琢磨不透的話,而是曹操本來就想找個罪名殺掉他。有沒有崔琰那句話,或者有沒有真正理解崔琰那句話,曹操若想殺崔琰,崔琰是如何也逃不掉。

至於曹操為什麼想殺崔琰,那就得再寫一篇文章細細分析了。簡而言之,曹操想殺崔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崔琰名氣太大,曹操心中忌憚。崔琰雖然不像孔融那樣恃才傲物,但至少敢於頂撞曹操,而曹操還不能輕易懲罰,只能吃悶虧。舉例來說,崔琰就像現在的公知,大V,衙門多少有些忌憚。

其二,崔琰捲入了曹操立太子之爭。崔琰表態說以死來捍衛曹丕的太子之位,而侄女婿又是曹植。曹操如果想立曹植當太子,那麼只能成全崔琰死了。曹操如果想立曹丕當太子,但誰能保證崔琰會不改初衷?所以無論立誰當太子,崔琰都得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