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選擇偷襲荊州,到底是不是明智之舉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選擇偷襲荊州,到底是不是明智之舉呢?

在三國時代,關羽大意失荊州是重要的轉折點。在這場戰爭中,孫權通過偷襲關羽的方式奪佔了荊州,讓東吳集團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了長江中游。而且,自己這邊損失很小,可謂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荊州。然而,這並不是明智之舉。事實上,這通操作堪稱愚蠢。

先說戰果。表面上看,孫權得到了關羽管理的三個郡,但是這三個郡都不是大城市,糧食也沒有多少,很是荒涼和落後。真正的好地方全部都在曹操手裡面,孫權又不敢去找曹操找。所以,這三個郡都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就像是東吳的交州一樣,看似是土地面積廣大,但是不僅無法提供有效的軍事和糧食資源,反而還要靠著江東大本營源源不斷投入更多資源才可以維持統治。而孫權偷襲關羽所攻佔的荊州,就是這樣的概念。

再看後果。對於當時的形勢而言,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都是弱小的,兩方勢力加起來也不如曹操的實力。因此,對於孫權而言,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劉備。當然,孫劉聯盟中可能孫權會吃虧一點,但是總好過被滅掉吧?

而孫權偷襲關羽奪占荊州之後,等於是宣告了孫劉聯盟的徹底崩潰。從此,江東再也沒有盟友,只能獨自面對強敵。 更糟糕的是,還沒等到曹操打過來,劉備就先興兵復仇了。根據史書記載,劉備當時帶了好幾萬軍隊,氣勢洶洶一路上攻城略地。

雖然說,東吳軍隊最後取得了勝利,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東吳這邊的損失也很大。還好,曹丕做了魏國的皇帝之後昏招迭出,倘若聰明一點選擇和劉備一起攻打孫權,那麼江東集團早就毀滅湮滅了。

事實上,當時孫權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趁著曹操和關羽拚命的時候,率領著東吳的軍隊攻擊合肥地區,拿下徐州這個戰略要地。有人也許會說,這個主意被呂蒙否定了,因為呂蒙說徐州是平原地區,利於曹操的騎兵部隊作戰,東吳會吃虧。

但這就純屬是異想天開,要知道當時曹操的軍事力量都放在了襄樊,哪裡還有能力顧得上合肥地區呢? 就算曹操真的派騎兵來防禦孫權,孫權完全可以利用孫劉聯盟向劉備求援。唇亡齒寒的道理劉備很清楚,到時候大概率會從漢中出兵北伐,攻擊曹魏的雍涼地區,將兵鋒直指長安。

那樣的話,就算曹操頂得住,可是也會元氣大傷,三國的平衡局面很可能會被打破。 但很遺憾,孫權太短視了,只看到了關羽手上那幾個不值錢的城池,卻算不清一旦偷襲關羽之後會帶來多少隱患。

古人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孫權很明顯在戰略預判上都出現了嚴重失誤,所以看似是擴大了地盤,但卻是很不明智的選擇。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