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重用此人,呂蒙為什麼強烈反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重用此人,呂蒙為什麼強烈反對?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呂蒙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部征討屯駐在襄陽的曹仁,曹魏在荊州的勢力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於是曹操派出了左將軍於禁,親率大軍趕往襄陽解圍。當時又正好趕上漢水暴漲,關羽就趁機利用水軍的優勢擊潰了救援的魏軍,並抓獲了於禁在內的三萬多人送到了江陵。

此時的孫權,眼看著關羽在荊州的勢力越來越來穩固,內心的懼怕與日俱增,所以就利用這次機會向曹操乞和,並表示願傾全軍之力為他代勞征討荊州。乞和只是孫權使用的一種手段,他的真實目的就是借此穩住曹操然後自己拿下荊州諸郡,徹底剷除關羽這個威脅。

曹操對孫權的用意也心知肚明,但是他也樂意看著蜀、吳之間刀兵相向,最好打到兩敗俱傷的結果,他好坐享漁翁之利。所以就同意了孫權的請求並給曹仁下了命令,只允許閉城自守以弓箭據敵,不允許出城迎戰,而孫權則開始實施偷襲荊州的計劃。

在東吳這次征討荊州的過程中,除了呂蒙、朱然、潘璋等這些為人熟知的著名將領之外,還有一個他極為重用的宗室成員孫皎,也被帶入了大眾的視野。

據《三國誌孫皎傳》中記載,孫皎是孫權的堂弟,是他小叔孫靜的第三個兒子。孫靜自孫堅起兵的時候,就糾結鄉里以及宗室中的五六百人,跟隨在其身邊攻城拔寨、開疆擴土。在孫策時期,又輔助孫策破劉繇、入會稽,在平定江東諸郡的戰鬥中居功至偉。只是在江東平定之後由於戀家不願意出仕,所以就一直留在故土直至病逝。

在孫靜的幾個兒子當中,最有作為也最被孫權看中的,就屬孫瑜和孫皎這兩個人了。孫瑜最早以恭義校尉開始統兵作戰,在孫權初期的平定叛亂、征討不服、出征江夏、北據曹魏等戰役中屢建奇功。只可惜在正值壯年之際就英年早逝了,「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

孫皎是孫瑜的親弟弟,最早以護軍校尉開始統兵作戰。在曹操數次出兵濡須的戰鬥中,孫皎一馬當先每每率精銳前線迎敵,在整個戰鬥中功不可沒,孫權對他也是極為的喜愛和重用。程普病逝之後,孫皎被晉陞為都護征虜將軍,程普的部屬也劃給了孫皎並屯守夏口。黃蓋和孫瑜病逝之後,其帳下的部將也都歸並到了孫皎的手下。

從這些史料當中就能看出,孫權對他這個堂弟是極為信任和重用的。當然,這其中除了宗室親情之外,孫皎身上確實有很多特長比較矚目。勇猛、果敢,這是武將身上必備的特質,孫皎除了這些特質之外還輕財好施、善於用人。尤其喜愛結交名仕,他跟當時同在孫權帳下效力的諸葛瑾就是莫逆之交,這從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來。

自從甘寧歸附孫權之後,孫皎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跟甘寧爭吵。當時有人就勸甘寧息事寧人,躲著點孫皎以免矛盾加劇。但是甘寧也是一個有血性且非常倔強的武將,不聽勸阻依然我行我素,所以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也就逐漸加深了。孫權知道了這件事兒之後,就給孫皎寫了一封長信,並專門讓諸葛瑾帶著這封信到孫皎面前重重地訓斥他。

孫皎被孫權訓斥了一頓,又經過諸葛瑾的開導,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和任性,所以就上書向孫權承認過錯,並和甘寧也拋開了所有的不痛快結成了至交好友。這就充分體現出了孫皎和諸葛瑾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對諸葛瑾本人也非常的信服。

在孫權派兵出征荊州之前,還發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就是關於呂蒙和孫皎統兵的問題。據《三國誌孫皎傳》中記載,孫權在出兵之前,意欲讓呂蒙和孫皎各任左右大都督一起統兵作戰,但是這件事卻遭到了呂蒙的抵制。呂蒙對孫權說:「主上要是覺得征虜將軍行,你就讓他統兵;如果覺得我呂蒙行,就讓我統兵。早年周瑜和程普為左右大都督,共同領軍出戰江陵的時候,就因為不和睦差一點耽誤了大事。雖然決定權在周將軍手裡,但是程將軍卻以資歷持重力爭,並且兩人都是大都督,導致了江陵之戰久拖未決。這是前車之鑒,不得不重視。」孫權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隨即做出了決定:「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

這一段記載,倒並不一定說呂蒙和孫皎之間有什麼不和睦的地方,只是有了前車之鑒,呂蒙也是害怕在戰場上再度發生類似於江陵之戰中的情況。經過呂蒙的爭執之後獨得了兵權,保障了征討荊州的順利進行並取得了優良的戰績。而這也是呂蒙自被重用以來,唯一一次因統兵的問題跟孫權發生的爭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