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132年-192年4月),字仲穎,性別男,隴西臨洮(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官至太師、郿侯。早年為漢將,在西方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後來又參加討伐黃巾起義,數次兵敗,卻依然升為前將軍,掌管重兵。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於河東,不肯接受朝廷的徵召而放棄兵權,正逢京都大亂,何進被殺,董卓趁機進京,控制了中央政權。之後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劉協,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董卓放棄洛陽,移都長安。
董卓生性殘虐,當權後橫徵暴斂,激起了民憤,最後被王允和呂布謀殺。性粗猛而有謀斷,從駐守邊塞的地方官吏陞遷為羽林郎,累遷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後,奉命鎮壓響應起義的北地先零羌、湟中義從胡和金城人邊章、韓遂,屢屢敗北。靈帝病危時,他駐屯河東,擁兵自重,坐待事變。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和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諸宦官,不顧朝臣反對,私召董卓入京。董卓引兵馳抵京城 ,勢力大盛,廢黜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卓遷太尉領前將軍事,進位相國。董卓放縱士兵在洛陽城中大肆剽虜財物,淫掠婦女 ,稱之為「搜牢」。又虐刑濫罰,以致人心恐慌,內外官僚朝不保夕;與此同時,他又為黨人恢復名譽 ,起用士大夫 ,企圖籠絡人心。初平元年(190)冀州刺史孫馥與袁紹、孫堅等人興兵聲討董卓。黃巾餘部也陸續起兵關東 。董卓挾持獻帝西都長安,並焚燒洛陽宮廟、官府和居家,強迫居民數百萬口隨遷,致使洛陽周圍 200里內荒蕪凋敝,無復人煙。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入朝時為呂布所殺。消息傳開後,百姓歌舞於道,置酒肉互相慶賀。董卓被陳屍街衢,其家族被夷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