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東漢末年的權臣,廢黜漢少帝,扶立漢獻帝劉協上位,並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登基稱帝,這才算真正結束名存實亡的東漢政權,進入三國時期。221年和229年,劉備和孫權相繼稱帝,天下正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這樣看來,嚴格意義上來說曹操並不屬於三國時期。
而《三國演義》中真正的「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實際上應當算在東漢末年。這時的中國,有著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江東猛虎孫堅等一些列豪強。但不得不提到我們今天的主角——來自西涼的董卓董太師。
董卓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一直是殘忍嗜殺、貪財好色,甚至在一些遊戲中,董卓被塑造成了一個惡魔軍閥。那麼歷史上真正的董卓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董卓,字仲穎。他出生在今天的甘肅省,在東漢時期這裡是漢人和羌人的混居地帶。董卓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樂善好施,與一些羌人的頭領關係相當不錯。
在他成年後,就到了隴西郡府擔任治安官,後來被時任的涼州刺史征闢為從事。這時的匈奴經常襲擾邊境,而董卓則率軍大敗匈奴,殺敵千人有餘。董卓也因功被推薦進入朝廷擔任羽林郎。
此後的董卓在戰場上頻頻出現。他自認為建功立業的時機到了。但不久,董卓就打了敗仗。他在平定黃巾軍起義時,攻打張寶守衛的曲陽縣,圍攻了整整兩個月還沒有攻下,自己反而折兵損將。朝廷因此將他免職。
但不久後,董卓再次迎來了上戰場的機會。西涼軍進犯京師,朝廷在此起用董卓,命令他隨皇甫嵩迎戰西涼軍。兩軍在美陽縣對陣,但董卓卻低估了西涼軍的戰鬥力,導致了初戰失利。
然而,還沒等董卓想好下一步的對策,皇甫嵩就因皇帝聽信宦官的讒言而被罷免,來代替他的是時任司空張溫。這個張溫乃是一介書生,不懂軍事,所以東漢官軍一再失利,不得不轉入守勢。
但,天不亡董卓。一場突如其來的流星雨拯救了東漢,也拯救了董卓。西涼軍看到流星雨,以為這是不祥之兆,士氣大跌,甚至準備撤退。董卓則抓住機會迅速進軍,獲得大勝。
這場對於西涼軍的大敗,也讓西涼勢力發生內訌,重新洗牌。新一代的西涼軍首領王國和韓遂捲土重來,進軍洛陽。朝廷不得不召回皇甫嵩,並命令他和董卓分兵迎戰西涼軍。
二人地位幾乎相同,但在戰場上的決策時常發生爭執。但最後事實證明皇甫嵩往往是判斷正確的那個。這讓董卓非常生氣,但也無可奈何。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此時的朝廷發生了劇變,大將軍何進入朝清君側,誅殺宦官,並密令董卓率軍入京協助。但宦官頭子張讓絲毫不退讓,他設計將何進暗殺,但也遭到了何進部下袁紹等人的報復。
這場鬥爭最後的結果是張讓的宦官集團徹底崩潰,張讓也走投無路投河自盡。這時,京城的話語權自然就轉移到了手握重兵的董卓手中。董卓自此開始掌握權柄。
但此時京城他也不是完全沒有競爭對手。同樣前來勤王的并州刺史丁原和何進的弟弟何苗等人同樣擁有軍隊。於是,董卓便唆使他們的手下造反將他們殺害,並兼併了他們的軍隊。
最重要的是,董卓在丁原手下收穫了自己後來的義子---呂布。權勢熏天的董卓更加飛揚跋扈,他希望將劉辯廢掉並立劉協為帝,卻遭到了袁紹的拒絕。
但袁紹此時的力量是完全不能對抗董卓的,於是他連夜逃回冀州。袁紹的弟弟袁術聽聞哥哥觸怒了董卓,也隨他連夜逃亡。
徹底消滅了競爭對手,董卓開始清算。他先是將劉辯用鴆酒毒死,又將張溫處死。但對曾經多次與自己作對的皇甫嵩,他卻無可奈何。因為皇甫嵩不論在朝中還是市井的影響力都是極大的,他不敢隨意處置。
而他手下的軍隊也沒有閒著,在洛陽城裡大肆搶劫,以至於百姓十戶不存一。後來,袁紹召集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為了躲避諸侯軍的討伐,決定遷都長安。臨走前他將洛陽徹底焚燬,這座千年古城就毀在了董卓手裡。
總結:董卓的發家史可以說是一代梟雄的模板。他都很善於把握機會和收買人心。董卓從一個刺史的屬官快速成長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將領,可以看出他的軍事水平相當出色。
在收到何進召他入京勤王的密令後,他把握機會率軍進京,並清掃了一切試圖阻攔他的各方勢力,最終成功挾持天子獨攬大權。但他最終死在自己的義子呂布手中,屍身也被扔在長安城中暴曬了三天。他死後,更多的勢力崛起,歷史正式進入了大爭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