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砸了秦始皇留下的十二銅人,有什麼後果?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董卓砸了秦始皇留下的十二銅人,有什麼後果?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人行事常有出人意表之處。無論是掃滅六國一統宇內,還是首開先河修築萬里長城,抑或是統一度量衡、修築古代「高速路」秦直道,或者是建造恢弘磅礡的阿房宮,乃至營建規模龐大的秦始皇陵,雖然都毀譽參半,但卻處處透出一股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除了上述這些事件,秦始皇還幹了一件事,也非常令人耳目一新。話說秦始皇歷經十餘年奮戰,依次擊滅六國後,並未像人們想像的那樣高枕無憂。六國的殘餘勢力,依然在蠢蠢欲動,明裡暗裡策劃組織反抗秦國的復國行動。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後遺症,為子孫永絕後患,秦始皇又使出一記大招。《史記》記載,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他下旨把在戰火中流失天下的兵器全部搜集到咸陽,投入熔爐中熔化,鑄造為十二個巨人形象,陳列在咸陽宮中。由於當時的兵器以銅製為多,故此這十二個銅人外表金光閃閃,又被稱為十二金人。

關於秦始皇鑄造這十二個銅人的原因,還有一種說法,《史記索隱》記載,「二十六年有長人見於臨洮,故銷兵器,鑄而像之」。據說始皇二十六年,臨洮出現了幾個來歷不明的巨人,秦始皇認為是「天神下凡」,特地鑄造了這十二個銅人以示紀念。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這十二個銅人是陳列在了秦始皇的皇宮中。銅人的體量非常巨大,根據史料記載,銅人的身高在三丈到五丈之間,重量更是達到了每尊30噸到60噸以上,堪稱古代雕塑史上名副其實的大手筆「巨作」。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的一番瞎折騰之後,很快在秦末農民戰爭的疾風暴雨中壽終正寢,成了一個曇花一現的短命王朝。幸運的是,這十二尊銅人由於是金屬所製,質地堅實,且重量龐大,幾乎達到當時運輸能力的極限,因此在連綿戰火中,這十二尊銅人卻奇跡般地得以保留下來,先後歷經西漢、王莽時期、東漢,在四百餘年時間裡一直被棄置在咸陽,無人問津。

到了漢末三國初期,終於有個人注意到了秦始皇留下的十二銅人。此人就是三國初期的一代奸雄董卓。董卓最初是東漢駐守西涼地區的一個武將,在漢末亂世中,他乘機崛起,發展成為擁兵十餘萬的一方霸主。初平二年四月,董卓挾持漢獻帝劉協進入長安,圖謀以此為基地,實現其攫取天下的野心。

但董卓很快開始為一件事發愁。在漢末亂世中,董卓之所以能成為霸主,割據一方,依賴於他手中那支龐大的軍隊。但養兵就需要浩繁的軍費開支,而當時東漢王朝名存實亡,連年戰亂,農工商業都遭到嚴重破壞,董卓很難徵集到足夠的餉銀。

董卓突發奇想,把目光盯向了咸陽宮遺址上的十二銅人。《三國誌》記載,董卓組織軍隊和民夫,「椎破銅人十及鍾鐻,以鑄小錢」,把十二個銅人全部砸碎,然後回爐熔化,用銅液自行鑄造銅錢,用於發放軍餉,採購軍需器械和糧草。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董卓的這種行為屬於偽造貨幣。

董卓這一行為,引發了嚴重後果。眾所周知,經濟學證實,市場上的貨幣發行總量,必須要依據供需客觀需求而定,決不能隨心所欲任意投放,如果短期內投放貨幣總量過多,遠大於實際需求總量,就會引發所謂「通膨」現象,導致物價飛速上漲,貨幣迅速貶值。

董卓的這種私自鑄造銅錢並大量投放的行為,在當時就引發了東漢末年的一場「通膨」,《資治通鑒》記載,「由是貨騰物貴,谷石至數萬錢」,連最基本的糧食都上漲到一石數萬錢。本來就已飢寒交迫的平民百姓,手中僅有的一點儲蓄也飛快貶值,根本負擔不起如此虛高的糧價,要麼背井離鄉流亡他鄉,要麼只能凍餓而死,使得無辜百姓遭受一場劫難。董卓的禍亂之舉引來天下人的意志反對聲討,最終自食惡果,倒在呂布的畫戟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