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為何三笑一哭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三國網小編告訴你。
作為東漢三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與軍事家,曹操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實在太多。在順境中人的劣根性表現比較多,但在逆境中,更能展現人物性格中最可寶貴的東西。
在赤壁一戰,他被周瑜的一把大火燒得大敗虧輸。即便是在敗退中,他都表現出一個軍事家特有的軍事素養,雖然他的這些軍事素養給其招來更大的失敗,但其冷靜思考的力量,不能不令我們肅然起敬。
在當時兵敗之際,盡早脫離險境,讓主帥回歸本位,是務實之選。當此之際,曹操還站在對方立場,想著排兵佈陣之事。他從客觀實際出發,如果對手在此設置伏兵,會讓自己遭受更大損失。這表明他一邊行軍,一邊在觀察地形,思謀軍旅之事,兵敗而精神不垮,表明其有強大的內心,真有泰山崩於眼前,而面不改色的英雄氣概。歷朝歷代,唯有此堅忍之人,才能成就非凡的事業。
從這點來看,曹操的成功,絕非偶然之成。先舉兩個反面例子作對比。其一是前秦的首領苻堅,領八十萬大軍片東晉。而東晉與之抗衡的,也只有區區五萬之兵。苻堅對自己超豪華的陣容,有句成語叫投鞭斷流,意即讓士兵把馬鞭都丟到河水中,能夠築起一道堤壩,讓河水不能流動。也正是這位主師軍隊,遭遇東晉打擊兵敗潰逃時,留下兩個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自己一口氣逃到北方,從此一蹶不振。另外一個西楚霸王項羽,率九千江東弟子渡江北上,帶領各路大軍推翻強秦。可在與劉邦四年楚漢戰爭中,剛愎自用,結果垓下一戰,四面楚歌,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項羽的悲劇在於,他至死都不認為自己犯了什麼錯,將失敗歸咎於上天不讓他成就偉業,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關鍵看他對於錯誤的態度。曹操一生錯誤很多。用蜀漢張松揭其短時「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可以看出,外人多記英雄之敗,而示見其從敗中所汲教訓,未見其後來功成。呂布最終被曹操縊死,了卻心腹大患;張繡二次投誠,其感恩願效死力;赤壁戰後預留密計於曹仁,周瑜乘勝進軍南郡時,誘其進軍甕城,險將周瑜射死,一代儒將新星因此夭折;同樣,張遼大敗孫權,讓東吳不敢再覷合淝;曹操用計,激東吳襲取荊州,致關羽兵敗麥城,身首異處;其使反間計,令馬超與韓遂自相殘殺,終平西涼。相信看了曹操笑話的那些人,再耐下心看看事情後續的發展,也可能不會再對曹操暢意一笑了。
曹操得意的時候,興致所致,可能會跑偏一點,但每次失意,都會激起其雄心,於挫折中盡快站起來,尋找對策,建立偉業。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真性情的曹操。回到赤壁之戰,他轉危為安後,反而失聲痛苦,反思自己對賢才的態度。在順境中,他有時會剛愎自用,但在逆境艱難時,他對謀士參謀都是禮遇有加,並且從諫如流。謀士參謀郭嘉就是個典型例子。對於郭嘉,他與其十餘年的交往中,出了很多善謀,幫助曹操打敗許多強敵,光復河北,平沙漠,定遼東,皆郭喜之謀。遺憾的是,其英年早逝,令曹操痛心不已。撫今追昔,曹操痛哭郭嘉,不僅是哀痛惜的感情,更是對自己的深度反思,後來,曹操多重用謀士參謀的意見與建議,說明及時修正自己走偏的思想,聚眾人之智,才能成就大業。
曹操吃一塹,長一智。躬行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是有些人,經歷失敗打擊後,不是怨天尤人,就是一蹶不振,對於切膚之痛,只能記得一時,好了傷疤忘了疼。與這些人對照,曹操精神更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