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三國演義》,不難發現,三國人主個性鮮明。曹操狡詐多疑,孫權騎牆多變,劉備偽善寡斷。曹操和孫權二人的評價還算不錯,然而對於劉備,不管是作者羅貫中抑或影視劇的導演,在貶低劉備這方面都是口徑一致。
在小說家和影視劇導演眼中,劉備除了會打苦情牌和壞事外,似乎一無是處,沒有優點,沒有身為人主的威嚴和自信,甚至只能處處依靠他人。
創業初期,他依靠關羽和張飛的武力立足,以此才稍稍入得其餘諸侯之眼;屢戰屢敗後,他遇到了化名單福的徐庶,在徐庶的加入後,劉備才算是打了幾場勝戰。
在之後的故事則更加的傳奇和戲劇化。
徐庶走後推薦了諸葛亮,而那段關於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中國更是家喻戶曉。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對於很對人來說都是非常彆扭的事,或許有不少人心中都會想,如果自己能夠穿越回去一定要告訴諸葛亮,切莫去投劉備的營。如此種種,無不說明劉備無能。可劉備真這麼無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反駁理由,下面逐一列舉。
第一,西漢景帝之子劉勝有一百多個兒子,這麼多兒子傳到東漢末年該有多少子嗣,如此多子嗣無跡可查者多之。冒充皇親自古都是殺頭大罪,但劉備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劉勝子嗣無跡可查是把雙刃劍,即會招來殺身之禍,也可自抬身價,營造影響力。
殺頭與成為諸侯是兩兩分的,劉備在這樣的權衡下選擇冒險,說明他是個果敢膽大的人。
第二,在劉備投奔劉表後,劉表幾次想把荊州托付於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也曾多次提醒劉備,劉表若禪讓,切莫拒絕。然而劉備卻屢次不聽他們之言,甚至多次斥責。
後人多認為劉備假裝仁義,不想壞自己的名聲,也正是因為他的無能怯懦才導致荊州被曹操竊奪。然而事實如此嗎?難道劉備不想要荊州嗎,不是,他太想要了,但是他不能要,因為有諸多顧忌。蔡氏乃是荊州望族,劉表之妻是蔡氏族人,荊州的軍權被蔡瑁緊抓在手。蔡氏和蔡瑁對於劉表長子劉琦尚且不容,更遑論一個外人劉備。劉備正是瞭解到這些,才始終不接劉表的囑托,因為他知道以他當時的兵力,接過荊州後,他馬上就會死。
後面發生的事也證明了這個猜測。劉琮接過荊州後,很快被曹操全盤接收,蔡氏一族在曹操的鐵蹄下被肆意蹂躪。在之後,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緊接著他就順利奪了荊州,甚至用賴皮的手段來捍衛屬於他的荊州,這個時候為什麼不見他仁義了。
第三,三顧茅廬真的僅僅是為了求賢嗎,沒有其它目的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千金買骨的營銷策略,劉備掌握的非常熟練。
當時的劉氏集團雖然不缺武將,但謀士參謀卻是稀缺,所以劉備非常迫切的需要把自己求賢若渴的決心散播出去。於是乎他便一手策劃了三顧茅廬這樣經典的案子。劉備通過三顧茅廬得到了諸葛亮這個頂級謀士參謀,還有禮賢下士的好名聲。這個名聲真是太有利了,有了這個名聲,他就不愁招不到好謀士參謀了。這也有佐證,那就是後來的龐統和法正的加入,這兩位都是不輸諸葛亮的謀士參謀。
以上三點說明劉備有膽子,有主見,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