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劉備托孤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這對君臣關係一直是古代人所推崇的。尤其是白帝城托孤這段,更是把兩人「互為君臣,互為知己」的關係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封建社會一直是被樹為典型。劉備不聽諸葛亮等人的勸阻,執意為自己二弟關羽報仇,帶兵前去與東吳打仗。但他沒想到的是,東吳陸遜給自己來了一出不亞於當年不亞於赤壁之戰的「火燒連營」。
這把火讓蜀漢的上萬大軍屍體漂流在東吳的江面上,把劉備來時的氣勢洶洶給燒沒了,也把他的生命燒到了盡頭。一路奔逃到白帝城的劉備,再也支撐不下去,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把自己的幼子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而這次托孤中,他說的話除了被稱頌,也引來更多的爭議。《三國誌》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當著所有人的面,明明白白承認,蜀漢只有依靠諸葛亮的才能安然無恙,並且直言自己的兒子劉禪如果沒本事,諸葛亮取代他當皇帝也行。臨終前的這段話,看似仁至義盡,感動了不少臣子,但這其中也許並不包括諸葛亮。這段話是當著眾多臣子說的。劉備這一手,等於是把諸葛亮架在火堆上烤著,硬逼著諸葛亮這輩子跟蜀國的命運綁定不說,還得一輩子為劉氏江山做牛做馬。
第一個人魏延
「仁君」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君主。為了自己兒子的地位更穩,給諸葛戴了一頂又一頂摘不掉的高帽子,親自把他送上最佳臣子的神壇。這才是真正的劉備,一個「仁德近乎偽」的君主!何況他臨死前,甚至還特意安排了兩個與諸葛亮有舊矛盾的人看住手握大權的他。第一個人便是魏延。魏延為人勇猛,帶兵作戰常有大膽奇計,與謹慎的諸葛亮恰好相反,而且性格孤傲。諸葛亮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便跟劉備直言這個人有反骨,但抵不住劉備實在是欣賞此人。最終諸葛亮利用他與楊儀之間的矛盾,為他潑下謀反的髒水。一代著名將領最終被滅三族。
第二個人便是李嚴。和諸葛亮一樣,李嚴也是被托孤的重臣之一。然而這兩人的卻代表著蜀漢的不同派系,兩者之間的朝廷鬥法持續了十幾年,直到李嚴被廢才結束。其實,劉備看好的這兩人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真正制約住諸葛亮的只有他臨終前的話。走上「千古忠臣」神壇的諸葛亮,死前都還在為他的劉氏江山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