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劉備打仗不帶諸葛亮的原因 說到底還是兩人的性格問題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劉備打仗不帶諸葛亮的原因 說到底還是兩人的性格問題

劉備打仗為何不帶諸葛亮,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總有人說劉備打仗不喜歡帶上諸葛亮,其實也就只有夷陵之戰諸葛亮有缺席。對於伐吳一事,諸葛亮和劉備的確有爭執,諸葛亮不希望劉備貿然行事,而劉備氣攻心頭已無人能勸阻,最後才義無反顧的踏上伐吳之路。當時蜀漢國力正值鼎盛,和東吳並沒有太大差距,可能誰也沒想到最後的結局會是劉備慘敗。如果諸葛亮在劉備身邊或許還能避免這樣的結果,但以當時的情況來說諸葛亮也已經盡力了。

《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以及《水滸傳》這四本書,並稱為中國四大名著。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也十分瞭解故事情節。而《三國演義》這本書,則講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在這個亂世中,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至今還讓人傳唱。

大家也都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十分熟知,他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他作為貫穿三國整個時期的重要人物,也算得上登場最早的一批。他也一直是古代文人的偶像,他憑藉著自身的才能,得到劉備的青睞,同時他也對劉備報以赤膽忠心。

大家也都知道,諸葛亮的出山離不開劉備。劉備的三顧茅廬才終於打動諸葛亮,這也開創了皇帝去請大臣的先例,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可是一些瞭解三國歷史的人卻發現,自從諸葛亮跟隨劉備後,劉備上陣殺敵都沒有帶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亮當時是隱居世外的高人,雖然年紀輕輕,但飽讀詩書。在古代文人最痛苦的就是空有治國之才,卻報國無門,也就相當於千里馬,沒有伯樂的賞識,終究與普通馬沒有區別。但在當時的亂世中,雖然還是漢朝的天下,但漢皇帝早已名存實亡。諸葛亮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他又該如何自處呢?

當時徐庶再投奔曹操之前,就像自己的舊主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個人。而劉備當時正處於人生低谷,急需要大量人才來幫助自己。而且劉備和諸葛亮一樣,都是熱血青年,於是劉備立馬拜訪諸葛亮。一開始諸葛亮拒絕了劉備的請求,這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

但是當兩個人真正在一起共事時,劉備身邊早已有了更加信賴的龐統和法正。《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十分密切,彷彿人和空氣一樣,誰也離不開誰。但真實的歷史卻是,在劉備入川、進攻漢中、親征東吳這三次重大事件中,卻都找不到諸葛亮的身影。

帶領劉備入川的是法正,這一次也奠定了劉備的基業。可以說沒有法正,就沒有劉備的立足之地,法正也算得上劉備的第一功臣了。而龐統則是帶領劉備進攻漢中,穩定了當時的統治地帶。可惜的是,二人都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所以在劉備身邊只剩下諸葛亮時,他才開始重用起諸葛亮。

夷陵之戰是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它是劉備大業的轉折點,這場戰爭帶走了劉備前期的輝煌,使得當時的蜀國元氣大傷。當時早已有「臥龍先生」美譽的諸葛亮,卻沒有陪伴劉備左右。為什麼諸葛亮足智多謀,劉備卻沒有把他帶在身邊呢。

曹操這個亂世梟雄,就洞察世事。他用了五個字一語道破,那就是「諸葛亮謹慎」。諸葛亮一向為人謹慎,從來不打沒有準備的戰爭。而劉備和關羽、張飛一樣,為人豪爽幹練,做事情也講究隨心。他們與諸葛亮做事總要考慮半天不同,一旦他們想做一件事,就會立馬著手。

諸葛亮謹慎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冒險,劉備為了減少兩個人的分歧,以及擺脫諸葛亮的束縛,所以把諸葛亮留在了後方,讓他處理後勤的工作,上陣殺敵的工作就留給劉備。而且,「兵者,詭道也。」奇招制勝也是戰爭中多有的手法,劉備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罷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