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張溫、張奐和袁隗四人在歷史上的結局如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皇甫嵩、張溫、張奐和袁隗四人在歷史上的結局如何?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兩漢。不知道沒關係,三國網小編告訴你。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權臣,因廢漢少帝立漢獻帝劉協並挾持號令,東漢朝廷從此名存實亡。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授為羽林郎,跟隨護匈奴中郎將張奐討伐漢陽羌人,粗猛有謀,力建戰功,拜郎中,歷任廣武縣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職。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參與平定黃巾起義、涼州之亂,頗有功勳。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張奐和袁隗來說,都可以說是董卓的上司。

當然,在董卓篡奪東漢大權之前,還有另外兩位上司,分別是皇甫嵩和張溫。那麼,問題來了,對於董卓的四位上司來說,最終都是什麼結局呢?

一、張奐

張奐(104-181年),字然明,涼州敦煌郡淵泉縣(今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一帶)人。東漢時期著名將領、學者,「涼州三明」之一,書法家張芝的父親。

對於張奐來說,早年師從太尉朱寵,研習《歐陽尚書》,自行刪減《牟氏章句》。漢桓帝在位時,張奐舉賢良出身,授議郎,歷任安定都尉、武威太守、度遼將軍、護匈奴中郎將等職。多次平定叛亂,功勳卓著。漢靈帝即位,張奐遷大司農,討伐大將軍竇武。事後,張奐上奏為竇武等人伸冤。累遷太常卿,辭官歸鄉,授課著書,不再出仕。光和四年(181年),張奐去世,時年七十八。

根據《後漢書》等史料的記載,延熹九年(166年),鮮卑人入塞,與叛亂的羌人聯合,對抗東漢朝廷。朝廷拜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負責平定幽、並、涼三州叛亂。董卓大概是此時出任張奐的司馬,也即成為了張奐的部將。

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亂的羌人進犯三輔,張奐派遣司馬董卓、尹端大破之,斬其首領,俘虜萬餘人。次年,張奐班師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賞賜九千匹縑,董卓全部分給下屬官吏和士兵。

此外,在張奐退隱之後,董卓派兄長董擢向其贈送一百匹縑,張奐厭惡董卓為人,拒絕不受。當然,因為張奐早在公元181年就去世後,自然沒有經歷後來的董卓之亂。

二、袁槐

約在熹平年間,董卓被司徒袁隗征為掾吏。掾吏,意思是官府中輔助官吏的通稱。出自《東觀漢記·吳良傳》。後來,董卓出任并州刺史、河東郡太守。

袁隗(?-190年5月10日),字次陽。豫州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一帶)人。東漢太傅,安國康侯袁湯之子,袁逢之弟,袁紹、袁術之叔。對於袁隗來說,因袁紹反對董卓而被牽連,遭董卓殺害。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儘管袁槐曾是董卓的上司,甚至還有提拔董卓的恩情。但是,董卓依然將其處死,這自然是董卓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當然,董卓此舉,或許也影響到了呂布。對於呂布來說,同樣經常背叛自己的上司,到了公元192年,在王允的勸說下,呂布除掉了董卓。

三、張溫

張溫(?-191年11月5日),字伯慎。東漢末年南陽郡穰縣(今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一帶)人。對於張溫來說,官至司隸校尉、太尉,封互鄉侯。根據《後漢書》等史料的記載,對於張溫來說,曾經為董卓、孫堅、陶謙等人的上司,奉命討伐韓遂、邊章、北宮伯玉的叛亂,威震天下。中平三年(186年),東漢朝廷於長安拜張溫為太尉,這促使張溫成為第一位不在朝廷的三公。同年,張溫受徵召回京師。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出征,董卓拜中郎將為副。七月,皇甫嵩因作戰不利而被罷免。八月,朝廷拜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一帶的作戰事務,執金吾袁滂為副。在張溫麾下,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東漢大軍與叛軍在美陽縣對峙,張溫、董卓初戰不利。值得注意的是,張溫召見董卓,董卓姍姍來遲,張溫怪罪董卓,董卓還言語冒犯。張溫參軍孫堅見狀,勸張溫趁機殺掉董卓,以此立威,張溫不許。

對於張溫來說,雖然放過了董卓一馬,但是,後者不僅沒有感激張溫這位上司,反而恩將仇報。中平四年(187年),張溫因未能平亂被罷免官職。初平二年(191年),當時張溫為衛尉,並不與董卓結交,為董卓所怨恨,所以董卓誣蔑張溫與袁術私通,於十月初一在市街上將張溫拷打致死。

四、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一帶)人。東漢末期著名將領,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根據《後漢書》等史料的記載,皇甫嵩出身於將門世家,最初被舉為孝廉、茂才。漢靈帝時被征為侍郎,遷北地郡的太守。黃巾起義爆發後,皇甫嵩被授為左中郎將,率兵討平黃巾之亂,「威震天下」。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涼州叛軍首領王國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在此用人之際,漢靈帝又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督領董卓,各率兩萬士兵拒敵。由此,對於皇甫嵩來說,也曾是董卓的上司。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病重,任命董卓為并州牧,讓他把部隊交給皇甫嵩統領。但是,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認為董卓力勸皇甫嵩興兵討伐。皇甫嵩於是將此事上奏,朝廷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心生怨恨。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篡奪大權後,將皇甫嵩徵召到朝廷。彼時,朝廷大臣秉承董卓之意,將皇甫嵩下獄,並準備將其處死。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跟董卓有交情,從長安跑到雒陽,投奔董卓。在皇甫堅壽叩頭落淚之後,不少大臣也為皇甫嵩求情。於是,董卓最終還是下令放了皇甫嵩,這促使後者得以逃過一劫,保住了性命。

最後,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後,東漢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征西將軍。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贈以驃騎將軍印綬,任命他家裡一人為郎官。此外,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著名將領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太尉槐裡侯皇甫嵩」。到了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依照唐代的慣例,為古代著名將領設廟,七十二位著名將領中亦包括皇甫嵩。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皇甫嵩是一位古代歷史上深受認同的著名將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